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in the eld...

别名: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

就诊科室:内科 外科 肾病内科 泌尿外科 老年病内科 

医生指导: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问题 >>

介绍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intheelderly,ARF)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急骤丧失,如果经过适当处理有可能使其逆转。近年来,随着透析、静脉高营养、抗生素等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ARF的治疗已有了明显的改观。然而,其病死率却仍持续高达50%~70%,主要原因之一可能为老年病人在ARF。病人中所占比例增高以及老年病人接受复杂外科手术者增多。有研究表明,在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竭者中,凡有肾衰者病死率显著增高。因此,近年来,老年人的ARF愈来愈为人们关注。

最新文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要注意哪些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有什么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什么?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容易与哪些疾...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并发哪些...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该如何预防?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什么原因...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哪些表现及...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该做哪些检查?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ARF病人起病的初始症状与其病因有关。病人大多起病急骤,常首先出现尿量改变及氮质血症,逐渐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各种并发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尿毒症表现,包括早期出现消化系统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者常见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甚至可出现意识淡漠、嗜睡或意识障碍。部分病人还可因创伤、出血、溶血或严重感染而出现贫血

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程,典型的缺血性ARF通常可分为少尿或无尿期(oliguricoranuricphase)、多尿期(polyuricphase)和恢复期(recoveryphase)3个阶段。①少尿(或无尿)期:尿量少于400ml/d(或50ml/d),持续时间一般为1~2周。此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病人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增高,其每天升高的速度取决于机体蛋白质的分解状态。高分解状态可见于伴有广泛组织创伤、严重感染者,还与热量供给不足、胃肠道出血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因素有关。病人常出现明显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不同程度的尿毒症表现。②多尿期:进行性尿量增多表明肾功能开始恢复,当尿量超过2500ml/d时即为多尿。一般持续1~3周或可更长。当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增加时(需1周左右),氮质血症逐渐减轻,尿毒症状逐渐改善。由于肾功能尚未恢复,仍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各种并发症。③恢复期:尿量恢复正常,肾功能逐渐恢复。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恢复需3个月~1年,部分病例的肾小管浓缩功能需1年以上才可恢复。少数患者肾功能持续不恢复,提示肾遗留不同程度的永久性损害。

许多ATF病人临床表现缺乏上述典型病程经过。有30%~60%的ATN病人表现为非少尿型,尿量保持在500ml/d以上或可达1000~2000ml/d,常见于肾毒性药物、胸腹部大手术或肾移植后ARF。还有少数病人少尿期可超过1~2个月以上,可能与其原有肾疾患,或并非单纯ATN(伴有肾皮质或肾乳头坏死)导致ARF有关。

病因

ARF可发生于各科疾病的过程中,其病因多种多样,通常可分为肾血流量急剧下降(肾前性ARF,prerenalARF)、各种肾疾病(肾实质性ARF,intrinsicARF)和尿路梗阻(肾后性ARF,postrenalARF)三大类。临床上最常见的ARF类型是由于肾缺血和(或)肾毒性损害导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tubularnecrosis,ATN)。有时可有不同类型同时存在。引起肾毒性ATN的常见药物。本章将重点阐述ATN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

检查

1.血象检查用于了解有无贫血及其程度,结合红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等,可辅助急、慢性肾衰的鉴别和病因诊断。

2.尿液检查对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判断分型极为重要,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除常规检查外,尿诊断指数常可用于鉴别肾前性氮质血症与ATN。尿诊断指数中以钠排泄分数最敏感,阳性率高达98%;尿钠排出量的阳性率亦可高达90%以上。应用利尿剂或高渗药物后影响上述指标的准确性,故应在用药前进行检测。

3.肾功能及生化指标检查根据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钾和血HCO3的变化可判断ARF的程度和鉴别是否存在高分解状态。此外,尚可发现低血钠、低血钙或血磷增高。血气分析有助于判定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

肾活检病理检查:对临床表现典型的ATN病人一般无须做肾活检。对于临床表现符合ATN,但少尿期超过2周或ARF病因不明,且肾功能3~6周仍不能恢复者,可能存在其他导致ARF的严重肾实质疾病,均应尽早进行肾活检,以便尽早明确病因诊断。由于ARF病人穿刺后的肉眼血尿、肾周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一般病例,故应做好肾穿刺前的准备工作,慎重选择检查时机。

鉴别

暂无相关资料。

并发症

常并发高血压贫血、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肌病、水电紊乱及酸碱失衡、肾性骨病、骨折、感染等。

治疗

1.少尿期治疗少尿期的治疗重点在于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血症、营养支持、治疗原发病和防治合并症。

(1)治疗原发基础病因。

(2)营养疗法:尽可能通过胃肠道补充营养。早期应严格控制蛋白质入量,优质蛋白质0.6g/(kg·d),适度补充氨基酸或葡萄糖液,以保证每天每公斤体重126~188kJ(35~45kcal)热量。对伴有高分解状态的病人应加强营养支持,蛋白质入量可增加至1.0g/(kg·d),并可酌情予以胃肠道、静脉补充或全静脉营养补液。

(3)维持水、钠平衡:应严格计算24h液体出入量。补液时遵循量出为入的原则,具体计算如表7所示。透析治疗的病人可适当放宽液体入量。少尿期应严密监测病人的体重、血钠和中心静脉压。如每天体重减轻0.3~0.5kg、血钠和中心静脉压正常时,可认为补液量适当;限水过度或补液不足可能加重肾缺血性损伤,补液过多则可能导致急性肺水肿脑水肿等合并症发生。

(4)高钾血症的处理:最为有效的疗法为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由于其可为急性致死的高危因素,故应在准备透析前先予紧急处理。

(5)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一般病人只要补充足够热量、饮食得当,代谢性酸中毒并不严重。在高分解状态时代谢性酸中毒程度较重,并可加重高钾血症,需及时治疗。应监测血气分析变化。

(6)积极控制感染和其他合并症:常见并发肺部、尿路和胆道等部位的感染,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无肾毒性的抗生素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等其他合并症给予积极处理。

(7)透析疗法:透析疗法是抢救急性肾衰的最有效措施,早期透析可使患者度过少尿期、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对纠正氮质血症、高钾血症,水中毒所致的肺水肿、脑水肿及高血压,纠正酸中毒和改善症状均有显效。透析治疗的指征。

透析方式通常不限,常选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对有高分解状态、近期腹部手术或呼吸困难者通常选用血液透析。而对老年、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有活动性创伤或出血、血管通路建立困难者通常选用腹膜透析。对不适宜做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者,可选做连续性肾替代疗法,其中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及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脱水效果好;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加透析疗法(CAVHD或CVVHD)对高钾血症明显或尿素氮升高速度快者还可有效清除毒素。连续性肾替代疗法采用高效能小型透析装置,直接通过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床旁操作,特别适用于对急性肾衰和多脏器衰竭病人的抢救。

2.多尿期治疗治疗重点仍为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血症、治疗原发病和防治合并症。补充液体量一般控制在少于出量500~1000ml,并尽可能通过胃肠道补液。有利于缩短多尿期。应监测并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卧床病人应注意防治感染。对透析治疗的病人,在多尿期开始应继续透析,保持尿素氮

预防

目前尚不能做到有把握地防止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但在易感人群中采取预防性措施对防止其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包括:积极控制原发病或致病因素(如缺血、创伤和感染等)、在易感人群中合理应用各类药物和造影剂,及时解除血管病变等。密切监测易感人群肾功能、尿量及尿酶等指标的变化,早期诊断急性肾小管损伤并予以及时处理,有助于预防ATN发生。

相关疾病

高血压 心律失常 腹泻 高钾血症 肺水肿 尿毒症 贫血 老年病 水中毒 脑水肿 尿路梗阻 肾损伤 肾移植 腹胀 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小管坏死 血尿 代谢性酸中毒 意识障碍 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竭 脱水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