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急进性肾炎

老年人急进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也叫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

别名:老年急进性肾炎,老年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就诊科室:内科 外科 肾病内科 泌尿外科 老年病内科 

医生指导:老年人急进性肾炎常见问题 >>

介绍

急进性肾炎也叫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progressiveglomerulonephritis,RPGN),是1942年由Ellis首先提出,在临床上属于急性肾炎综合征,是一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相似,但病因各异的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为病情发展急骤,蛋白尿、血尿迅速发展,几个月甚至几周内出现肾功能衰竭。预后恶劣的肾小球肾炎。本病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囊内细胞增生,纤维蛋白沉着,故又称为新月体型肾炎。这组疾病发病率虽较低,但及时的诊断,充分的治疗可有效地改变该病的预后,因此,引起临床上的高度的重视。

最新文章

预防老年人急进性肾炎的方法有哪些

老年人急进性肾炎的并发症有哪些

老年人急进性肾炎的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急进性肾炎是什么?

老年人急进性肾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老年人急进性肾炎应该如何预防?

老年人急进性肾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老年人急进性肾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急进性肾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老年人急进性肾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

更多文章>>

症状

本病占肾穿病人中的2%~5%,我国占2%,男女比例2∶1。有青年和中老年2个发病高峰,急进性肾炎临床标志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活动性肾炎。可急骤起病,但多数隐袭发病,初诊时常可见氮质血症,常以虚弱、疲劳和发热为最显著的症状。恶心、食欲不振、呕吐、关节痛、腹痛也常见半数人在发病前有流感样症状,发病后几周或几个月,肾功能恶化非常迅速,需要透析治疗。

主要症状:

1.尿液改变患者尿量显著减少,出现少尿或无尿,部分患者出现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持续存在。最终常出现蛋白尿,尿蛋白质可以是大量的(>3g/d)。

2.水肿约半数患者起病时即出现水肿。水肿部位以面部及双下肢为主;25%~30%的患者出现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水肿出现后常持续存在,不易消退。

3.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高血压,且血压持续升高,在短期内即可出现心和脑的并发症。

4.肾功能损害进行性持续性肾功能损害是本病的特点。肾小球滤过率在短期内显著下降。尿浓缩功能障碍,血清肌酐、尿素氮持续增高,最后出现尿毒症综合征。

5.全身症状依据不同的病因可以出现一些不同的全身表现,如紫癜、咯血、粪便隐血、皮损等,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急性起病、尿少、水肿、高血压、蛋白质、血尿)而以严重的血尿、突出的少尿及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为表现者应考虑本病。凡怀疑本病者应尽早肾活检,如50%肾小球有大新月体诊断则可成立。

病因

急进性肾炎的病因有4类: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②与感染性疾病有关;③与多系统疾病有关;④与药物的应用有关。与感染性疾病、多系统疾病及药物应用有关的急进性肾炎本文不讨论,本章着重介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的急进性肾炎。在这种情况下,急进性肾炎可以是首发疾病,也可以在另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过程中出现。按免疫病理分类,急进性肾炎可分为3型:①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进性肾炎;②抗肾小球基膜(GBM)抗体介导的急性肾炎;③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急进性肾炎。

检查

1.尿常规检可见大量红细胞或呈肉眼血尿,常见红细胞管型及少量或中等量蛋白。尿中白细胞亦常增多(>3万/ml),为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辅助性及抑制性T细胞。尿比重一般不降低。

2.常呈严重贫血,有时存在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有时伴白细胞及血小板增高,与C-反应蛋白阳性共同存在则提示急性炎症。

3.血尿素氮、肌酐均进行性增高。抗基底膜型补体各成分基本正常,免疫复合物型补体成分下降。抗基底膜型患者起病早期,血液抗基底膜抗体阳性。应用人肾小球基底膜作抗原进行放免测定,早期Ⅰ型患者中阳性率可达95%以上,抗体多为IgG型,偶有报告IgA抗体。免疫复合物型患者可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冷球蛋白血症。抗中性白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小血管炎型RPGN密切有关。

4.免疫球蛋白IgG类ANCA在75%~90%的ANCA相关性急进性肾炎患者中发现,P-ANCA,多见C-ANCA较少。血清学检查对于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有用,不同的病因可以出现一些特异性的阳性结果,如抗DNA、IgA、纤维连接蛋白、溶血、血小板减少、ASO升高等。

腹部平片及肾脏超声检查可发现肾脏增大或正常大小而轮廓整齐,但皮、髓质交界不清(与肾脏水肿有关)。

鉴别

1.非肾小球损害引起的急性少尿或无尿性尿毒症

(1)急性肾小管坏死:本病有以下特点:①常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如中毒因素(药物、鱼胆中毒等)休克、挤压伤、异型输血等。②病变主要在肾小管,故尿不而且尿比重低于1.010肾小管回吸收钠功能受损,尿钠常超过20~30mEq/L(急进性肾炎时因原尿生成少,尿钠排出很少)。可见特征性的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

(2)尿路梗阻性肾衰竭(肾后性尿毒症):常见于肾盂或输尿管双侧性结石,或一侧无功能肾伴另侧结石梗阻,膀胱或前列腺肿瘤压迫或血块梗阻等。本病特点为:①如原来尿量正常而骤减以至无尿者,以梗阻可能性大。②有肾绞痛或明显腰痛史。③超声波检查发现膀胱或肾盂积水;X线平片可有结石及肾脏增大;同位素肾图有排泌段障碍。④膀胱镜及逆行肾盂造影可发现梗阻病损与部位。

(3)急性间质性肾炎:亦可以急性肾功能衰竭起病,但常伴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过敏表现。尿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常可查出药物过敏原因。

(4)肾髓质坏死(肾乳头坏死):多见于糖尿病或长期服用止痛药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在少尿、无尿及尿毒症发生前,先有暴发性肾盂肾炎菌血症的表现(高热、腰痛、脓尿),尿沉渣可见脱落的组织片块。静脉肾盂造影有助鉴别。

(5)急性肾静脉血栓:有引起血液浓缩、血小板黏着性增高的病史;严重的背痛、腹伴有消化道症状;超声波及肾扫描可见肾脏明显增大;肾静脉造影可以确诊。

(6)肾动脉栓塞:发生于老年人,有动脉硬化表现或肾动脉损伤史。

(7)肾动脉粥样斑块栓塞:见于老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呈急性肾衰伴血尿、低补体血症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确诊要靠肾活检。

2.急性肾小球肾炎重型急性肾炎有个别情况下亦可出现新月体,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损害。但仍有急性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化验所见,而且肾功能损害有可能自愈。临床鉴别有困难时及早行肾穿刺病理确诊。

一旦诊为本病后,应进一步判定病免疫类型、疾病的发展阶段以及病变是否活动等,以利选择合理治疗、评价预后及权衡疗法利弊和风险。

并发症

短期内血压持续升高,可出现心、脑的并发症等。肾功能迅速进行性减退,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病人,常在数周至数月内发展成尿毒症,而出现水肿、恶心、呕吐、呃逆、上消化道出血等症并可发生肺水肿、心包炎、脑水肿酸中毒、高血钾贫血等并发症。多数病例根据急性起病病程迅速进展少尿或无尿、肉眼血尿伴大量蛋白尿和进行性肾功能损害等典型临床表现,以及结合肾活检显示50%以上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病理形态改变,一般不难作出诊断但要注意不典型病例。

治疗

尽管急进性肾炎预后较差,如不治疗很快死于尿毒症,但亦并非完全没有缓解恢复的可能,治疗越早,肾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由于急进性肾炎必须创造条件尽早进行肾活检,以便及早诊断,及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肾功能。治疗开始时的血清肌酐水平是临床最好的预测治疗结果的指标,即肌酐水平越低,治疗效果好的机会越多。

急进性肾炎既有急性肾炎综合征,又有急性尿毒症综合征,故治疗原则基本上也与两者相同。

1.急性期治疗本阶段的关键在于尽早诊断,充分治疗,及时给予针对免疫反应用炎症过程的强化抑制措施。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药物:在类固醇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1g静脉滴注,1次/d或隔天1次,3~4次为1个疗程,间歇3~4天后可再用1~2个疗程。再改为服泼尼松(强的松)1mg/(kg·d)。本治疗方案应该用于血肌酐低于707µmol/L(8mg/dl)时,过晚则影响疗效,上述冲击治疗比单纯口服泼尼松(强的松)及细胞毒类药疗效明显提高。于Ⅱ、Ⅲ型患者,70%病人可以脱离透析,维持正常肾功能,疗效可维持2年以上。近年有报告应用环磷酰胺静脉注射治疗(每月1次,0.5~1g/m2体表面积)共6个月(6次),伴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d,共3天其后口服泼尼松(强的松)60~100mg/d,3个月后渐减为30mg/d再逐渐撤下。经此治疗后不仅肾功能好转、尿蛋白减少,而且细胞新月体数量减少。

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冲击疗法对于免疫复合物型(Ⅱ型)及第Ⅲ型(小血管炎)疗效较好,对于Ⅰ型效果不明显。

还有学者主张激素冲击疗法是用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冲击。30mg/kg,单次剂量不超过1g,或每天200~1000mg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20~30min内静脉滴注,每天或隔天1次,总量不超过3g。然后口服泼尼松(强的松)(每天1mg/kg)持续至少3~6个月。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对Ⅰ型急进性肾炎相对无效,在Ⅱ型和Ⅲ型急进性肾炎中疗效不亚于血浆置换。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时,不仅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持续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减慢肾功能恶化的速率似乎更有效。尤其在ANCA相关性急性肾炎患者,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6个月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是50%,而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的发生率仅为25%。

(2)血浆置换疗法:应用此疗法时常需伴用类固醇激素及细胞毒药物,以防止免疫、炎症过程“反跳”。常用剂量为泼尼松(强的松)60mg/d,环磷酰胺3mg/(kg·d)或硫唑嘌呤2mg/(kg·d)。于50岁以上者免疫抑制剂减量。

目前资料表明血浆置换疗法对于本病Ⅰ型有较好疗效,特别是在疾病早期、未发展成为少尿性肾功能衰竭,血肌酐530µmol/L(≥6mg/dl)应尽早开始血液透析治疗,为上述免疫炎症抑制治疗“保驾”。如肾小球滤过功能不能恢复者则必将长期依赖于透析治疗。

(3)肾移植:移植后再复发是本病(特别是Ⅰ型)中应注意的问题,Ⅰ型中移植后复发率达10%~30%。因此,应在病情稳定后半年再进行肾移植。于Ⅰ型患者应监测血抗GBM抗体滴度,抗体滴度降至正常后再继续用药数月,可使复发率减低至10%以下。同样对Ⅲ型亦应监测血ANCA水平以决定停药移植是时机。

新疗法主张IL-1受体拮抗剂及Ⅰ型TNF-α受体,可溶性二聚体P55链,能抑制新月体形成。

有报道抗GBM和ANCA相关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大量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有效,但还存在争议。

4.择优方案该病起病迅速,病情进展快,选择方案主要依靠肾活检。如肾活检提示是细胞新月体形,老年人多属于Ⅰ型或Ⅲ型,Ⅲ型的病人可用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1.0g/d,连续3天,然后用口服的泼尼松(强的松)0.5~1mg/(kg·d),服用3~6个月后逐渐减量,或静脉点滴环磷酰胺1.0g/d,共6个月。Ⅰ型的病人适用血浆置换,每周1次,同时,加用口服的泼尼松(强的松)30~50mg/d,环磷酰胺100mg/d。待血循环中抗体消失后1~2个月,将泼尼松(强的松)逐渐撤下,环磷酰胺总量6~8g,该治疗方案费用昂贵,病理的诊断为纤维新月体,则只能进行血液透析。

5.康复治疗因此病变化非常凶险,预后较差,50%~60%的病人因肾衰而死亡,既使存活的病人也可能处在透析治疗中,老年人不愿接受肾活检,故易失去治疗效果好的机会。如果病人进行的规律透析,也就进入了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期。

预防

注意保护残存肾功能。如避免应用损害肾脏的药物;纠正使肾血流量减少的各种因素(如低蛋白血症、脱水低血压等)以及预防感染,都是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老年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预后很差,可能与老年人肾老化肾功能减退有关,尤其强调一旦怀疑急进性肾炎,有条件尽早做肾穿,尽快进行激素冲击疗法,有助于肾小球恢复。避免丧失治疗时机,导致不良预后。

相关疾病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低血压 腹痛 糖尿病 血管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过敏性紫癜 流感 IgA肾病 尿毒症 肾盂肾炎 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尿路梗阻 肾移植 腰痛 性病 休克 动脉硬化 咯血 急进性肾炎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炎综合征 膜性肾病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动脉栓塞 肾病综合征 肾静脉血栓 肾髓质坏死 血尿 鱼胆中毒 高脂血症 水肿 菌血症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血栓形成 药物过敏 积聚 冷球蛋白血症 脱水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