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性异位肾伴有或不伴有融合

交叉性异位肾伴有或不伴有融合
肾脏位于其对侧的肾窝时称之为肾脏交叉异位。90%以上的交叉异位肾与其对侧的正...

就诊科室:内科 外科 肾病内科 泌尿外科 

医生指导:交叉性异位肾伴有或不伴有融合常见问题 >>

介绍

肾脏位于其对侧的肾窝时称之为肾脏交叉异位。90%以上的交叉异位肾与其对侧的正常肾脏相融合,而最常见于马蹄肾畸形。融合肾异常的概念最早于1938年由Wilmer提出,1957年Mcdonald将其概念予以扩展,包括肾脏交叉异位伴融合或交叉异位不伴融合。融合肾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①融合肾并下侧异位;②C形或S形融合肾;③块状或蛋糕状融合肾;④L形融合肾;⑤圆形融合肾;⑥融合肾并头侧异位。

最新文章

交叉性异位肾伴有或不伴有融合是什么?

交叉性异位肾伴有或不伴有融合有哪...

交叉性异位肾伴有或不伴有融合应该...

交叉性异位肾伴有或不伴有融合可以...

交叉性异位肾伴有或不伴有融合治疗...

交叉性异位肾伴有或不伴有融合是由...

更多文章>>

症状

大多数交叉异位肾病人无症状,如果有症状常在中年发病,包括模糊的下腹痛、脓尿、血尿和泌尿系感染。异常的肾位置和异位的血管可引起梗阻而致肾积水和结石形成。有的病人可有无症状的腹部肿块。临床上遇到下腹部活动性肿块时,应想到异位肾可能。


病因

对肾脏交叉异位发生的确切原因尚不清。Wilmer认为可能是脐动脉的异常产生一种压力阻碍了肾脏向头侧迁移,从而转向阻力较小的对侧。Poter等人认为是输尿管芽游走到了对侧的缘故。Cook和Stephens则推测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其尾侧发生异常的转位,从而引起泄殖腔及Wolffian管结构的位置发生异常,可能是一侧输尿管芽跨过中线进入对侧中肾胚基,或在肾上升过程中肾脏和其输尿管转位到对侧。后肾组织的融合发生在其仍在真骨盆内并在其向头侧移位之前或同时发生,或在其上升的后期发生。融合的程度取决于发育的肾原基相互之间的靠近程度。

检查

静脉尿路造影可以做出诊断。本症的膀胱输尿管反流率很高,故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很有必要。而肾核素扫描可了解肾功能和梗阻情况。因其他原因做B超和核素扫描,近年来发现更多无症状的病例。为确定肾轮廓,可以应用肾断层摄影,因肾血管通常是畸形的,肾动脉造影在手术前是需要的。

鉴别

需要与肾发育不良相鉴别,为肾脏未能进行正常生长发育的先天性疾患。大多呈散发性,少数有家族性倾向,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腹部肿块原因之一,病变常呈单侧,与肾脏集合系统节段性狭窄有关,双侧者常有生命危险。双侧肾脏累及常在新生儿期死亡。单侧累及可表现为无症状,仅在以后的岁月中偶然被查出。病肾常有肾脏异位表现,如肾脏位于盆腔等。

并发症

先天性并发症有内脏转位、脐尿管残存、脊椎裂及尿道下裂等。获得性并发症有肾盂肾炎、肾积水、肾积脓、结石、结核和肿瘤等,此类并发症约见于30%的病例。但一组34例非融合型交叉异位肾中,19例(57%)有各种不同的并发症,其中以并发感染最高,共11例(33%),肿瘤3例(9.1%)。

治疗

绝大多数交叉异位肾病例预后良好,有合并症者则应对症处理。及早的孕期检查,发现异位肾,根据具体情况看是否能够手术治疗,必要时考虑切除异位肾。

预防

1、精神、心理疏通:即中医所说的调养情志,患者思想包袱较重,因此了解并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思想顾虑很重要,鼓励病人胸怀开阔,思想放松,避免消极悲观,更不要钻死胡同,学会调养情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体早日康复。

2、促进身心休息:如肾性高血压者应定时测血压,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3、合理的膳食:饮食方面应根据每种疾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具体的饮食指导,如肾功能不全时,应提高热量(以糖为主),优质低蛋白饮食,限进液量,保持水平衡。

4、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和腹部创伤。


相关疾病

腹痛 尿路感染 肾病 肾积水 异位肾 腹部肿块 膀胱输尿管反流 肾融合 血尿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