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肌病性皮肌炎

无肌病性皮肌炎
无肌炎性皮肌炎是皮肌炎的一种新类型,它有特征性的皮肌炎皮肤改变而无肌炎,持续...

就诊科室:内科 风湿免疫内科 

医生指导:无肌病性皮肌炎常见问题 >>

介绍

无肌炎性皮肌炎是皮肌炎的一种新类型,它有特征性的皮肌炎皮肤改变而无肌炎,持续24个月,它与皮肌炎一样有恶性肿瘤的高伴发率,属于伴肿瘤性结缔组织病。

最新文章

无肌病性皮肌炎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更多文章>>

症状

1、眼睑周围呈现水肿性紫红色斑(紫罗兰色)(尤其是上眼睑有紫红色斑,眼睑周围有水肿,又称向阳性皮损),对称性分布。在颈部、肩部、上胸部、前臂、上臂部有皮肤异色症样红斑(皮肤损害上有毛细血管扩张,轻度萎缩。既有色素沉着,又有色素减退)。

2、Gottron丘疹和Gottron征:在指关节、指掌关节背面,肘、膝关节伸侧有对称性分布的紫红色丘疹,称为Gottron丘疹,这些丘疹处又有紫红色斑、萎缩斑或融合成斑块(有毛细血管扩张,潮红和鳞屑),称为Gottron征。

3、甲皱襞处有毛细血管扩张(甲的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

4、曝光部位皮肤红斑:暴露部位受日光照射处发生境界明显的水肿性红斑。最典型见于胸部V字区或圆领衫的圆领外皮肤,此为光敏所致。(V字区有萎缩性皮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雪茄烟纸样皱缩)。境界清楚。

5、临床无肌肉炎症表现,无肌无力、肌酸和肌痛。

6、肌酶谱、肌电图、肌肉活检、肌炎特异性抗体均正常。肌肉影像学检查(铊扫描、CT、MRI、肌肉超声波检查均正常。


病因

本病的病因学不清,有证据提示T细胞介导的肌细胞毒性、多因素遗传易感性参与发病机制。本病可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方式,绝大多数为散发的病例,许多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族性包涵体肌病是由于染色地9p1-q1缺失,但并非所有的患者皆然,存在不同染色体的异常。

检查

肌酶谱、肌电图、肌肉活检、肌炎特异性抗体均正常。肌肉影像学检查(铊扫描、CT、MRI、肌肉超声波检查,血清CK水平正常轻度升高。肌组织学检查可见肌纤维结构异常炎症性改变,CD8T细胞浸润。确诊需用免疫组化技术发现变性肌纤维胞浆和胞核中空泡形成,β-淀粉蛋白浸染呈阳性反应。

鉴别

嗜酸性肌炎皮肌炎其特征为亚急性发作肌痛和近端肌群无力,血清肌浆酶可增高,肌电图示肌病变化,肌肉活检示肌炎伴同嗜酸性细胞炎性浸润,有时呈局灶性变化,为嗜酸性细胞增多综合征病谱中的一个亚型。

并发症

1、四肢肌无力:临床上会出现眼睑下垂、复视、斜视,表情肌和咀嚼肌无力,还会引起表情淡漠、不能鼓腮吹气等表现,延髓肌无力则出现语言不力、伸舌不灵、进食困难、饮食呛咳等。

2、吞咽困难:有无肌肉的炎症或者肌力的异常,食物从口腔至胃、贲门运送过程中受阻而产生咽部、胸骨后或食管部位的梗阻停滞感觉。

3、褥疮及肺部感染:由于体力极度虚弱,或感觉运动功能丧失,无力变换卧位,加之护理不当,致位于体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间的皮肤组织,甚至肌肉,因持续受压,局部缺氧,血管栓塞、组织坏死腐脱而形成的溃疡,由于长期卧床,可能会发生坠积性肺炎。


治疗

肌病皮肌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属于副肿瘤性结缔组织病,既要定期随访(最少要随访24个月),又要作全面体检和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目的是及早发现体内伴发的恶性肿瘤。如果仅为治疗较容易,如果随访24个月演变成DM,则要按DM治疗。如果查出体内有恶性肿瘤,应考虑手术切除恶性肿瘤。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光,防止皮损加重和出现新皮损。常用药物有:皮质激素、抗疟药(羟氯喹)、免疫抑制剂等。

预防

1、起居有常,首先要按排好一日生活秩序,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结合。

2、避风寒、防感冒。肌无力患者抵抗力较差,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3、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特别是重症肌无力病人运动过量会加重症状,所以病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有助于恢复健康的运动。


相关疾病

肌病 皮肌炎 皮炎 水肿 皮肤病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