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为邪犯气道、肺失宣肃而致痰热蕴肺证患者,若表邪未解可兼见表症。临床表现为咳嗽、痰黄稠、咯吐不爽,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多有受凉感染或接触史,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最新文章
症状
1、咳嗽: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患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
2、咳痰:一般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晨起较多,常因粘稠而不易咯出。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粘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痰或伴有喘息。偶因剧咳而痰中带血。
病因
病机分析:痰热蕴肺,肺失宣降,故咳嗽痰黄难出;或痰热化火,灼肺伤络故见痰血咽痛;或痰热壅盛,气机不利,故胸闷、口干而苦为热甚伤津,并现苔黄,脉滑数,此均为痰热之象。现代医学则认为:咳嗽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或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腔内均可引起咳嗽。热痰为:由于夜间睡眠后管腔内蓄积痰液,加以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支气管分泌物增加而导致痰热咳嗽。
检查
中医科常规检查。证候咳嗽痰多,色黄黏稠难咯,或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辨证痰热犯肺,肺失宣肃,则见咳嗽痰多,色黄黏稠难咯;热扰心神,故烦躁不安;热邪伤津,则发热口渴,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为痰热之征。
本证以咳嗽痰多色黄,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舌红苔黄腻,无表证为特征。
鉴别
证候咳嗽痰多,色黄黏稠难咯,或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辨证痰热犯肺,肺失宣肃,则见咳嗽痰多,色黄黏稠难咯;热扰心神,故烦躁不安;热邪伤津,则发热口渴,小便黄少,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为痰热之征。
本证以咳嗽痰多色黄,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舌红苔黄腻,无表证为特征。
并发症
一些慢性咳嗽患者除大多习惯自购多种止咳化痰药服用,还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使呼吸道菌群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加,同样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病程变得迁延或久治不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贝羚胶囊不仅可以稀释痰液,促进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摆动使痰液易于咳出,还有较强的抗呼吸道炎症反应作用,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既适合于痰热咳嗽的慢阻肺患者,对小儿肺热咳嗽、成人急性支气管炎见痰热症候也有良好的效果。
治疗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肺热壅盛,咳而喘满、壮热、口渴者,去桔梗、陈皮,加金银花、鱼腥草、石膏、葶苈子等清热泄肺。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加减。(《统旨方》)
常用药桑白皮、黄芩、栀子、瓜蒌皮、浙贝母、橘红、前胡、桔梗、甘草。
咳嗽痰多,加鱼腥草、葶苈子、射干清肺涤痰;痰中带血,烦躁易怒,加黛蛤散、郁金疏肝泻火;发热口渴,加石膏、芦根清热生津;大便干结,加瓜蒌仁、大黄。
预防
咳嗽时急速气流从呼吸道黏膜带走水分,炎症造成黏膜缺水,要注意给患儿补充液体。如果发烧,由于出汗造成的体液消耗增加,因此,要多喝水,多吃水果。
一、禁食寒凉食物。
二、禁食肥甘厚味食物。
三、禁食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