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大量的肺血栓50%以上患者都在30min内死亡,绝大部分来不及抢救,只有从早期认识,预防肺栓塞来减少死亡。
最新文章
症状
栓子大小及其阻塞肺动脉的程度,使其临床表现有轻重缓急之分。
1.症状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多以起病突然,脑缺氧的一系列表现为主。据Goldhaber(1999)报告,2500例非妊娠妇女的肺栓塞临床表现为:
(1)起病突然,患者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心血管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衰弱,突然呼吸困难者占82%,胸痛占49%,咳嗽占20%,晕厥14%,咯血7%。
(2)脑缺氧症状:患者极度焦虑不安、恐惧、淡漠、倦怠、恶心、抽搐和昏迷。
2.体征大的动脉栓塞可发生急性右心衰竭的症状,甚至突然死亡。
(1)心血管系统的主要体征有心动过速,甚至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第二音亢进,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有第二音分裂、休克、发绀、中心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肝大。
(2)肺部主要体征有呼吸快、湿罗音、胸膜摩擦音、喘息音及肺实变的体征。
(3)心电图有电轴右偏,T波倒置及右束支传导阻滞。
(4)血气分析有PaO2及PaCO2均低的表现。
(5)X线胸片示有充血性肺不张或肺梗死,多在12~36h内出现。
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鉴别浅静脉血栓形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极为重要,因来自下肢的肺栓塞,95%系由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浅层血栓形成较易,而深层血栓形成症状不明显,明确诊断较难,因此掌握一定的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极为重要。除上述临床症状外,如局部有腓肠肌部及大腿部肌群痉挛,体位改变无影响,咳嗽时下肢疼痛,行走时腓肠肌部撕裂性疼痛,病侧皮肤温度高于健侧,说明有深层血栓形成发生。
如已知存在深层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肺栓塞并不困难,可是常常缺乏局部体征,何况栓子还可来自盆腔的某一隐蔽处。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期一般在尚无血栓症状、血栓在血管内异常疏松时期,约在分娩后第9天或在剖宫产手术后第11天最为危险,可引起突发的致命性后果。
病因
体循环的各种栓子脱落均可引起肺栓赛。最常见的肺栓子为血栓。
1.栓子来源
(1)血栓于手术后24~48小时内,腓静脉内血栓、盆腔静脉血栓是重要来源,多发生于妇科手术、盆腔疾患等。血栓性静脉炎可因血栓继续蔓延致深静脉形成肺栓塞,也可以是浅静脉血栓游离脱落到肺动脉形成肺栓塞。
(2)其他栓子如脂肪栓、空气栓、羊水、骨髓、转移性癌、细菌栓、心脏赘生物等均可引起本病。
2.静脉血栓形成的条件
(1)血流淤滞。
(2)静脉血管壁损伤。
(3)高凝状态。
检查
栓子大小及其阻塞肺动脉的程度,使其临床表现有轻重缓急之分。
1.症状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多以起病突然,脑缺氧的一系列表现为主。据Goldhaber(1999)报告,2500例非妊娠妇女的肺栓塞临床表现为:
(1)起病突然,患者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心血管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衰弱,突然呼吸困难者占82%,胸痛占49%,咳嗽占20%,晕厥14%,咯血7%。
(2)脑缺氧症状:患者极度焦虑不安、恐惧、淡漠、倦怠、恶心、抽搐和昏迷。
2.体征大的动脉栓塞可发生急性右心衰竭的症状,甚至突然死亡。
(1)心血管系统的主要体征有心动过速,甚至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第二音亢进,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有第二音分裂、休克、发绀、中心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肝大。
(2)肺部主要体征有呼吸快、湿?音、胸膜摩擦音、喘息音及肺实变的体征。
(3)心电图有电轴右偏,T波倒置及右束支传导阻滞。
(4)血气分析有PaO2及PaCO2均低的表现。
(5)X线胸片示有充血性肺不张或肺梗死,多在12~36h内出现。
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鉴别浅静脉血栓形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极为重要,因来自下肢的肺栓塞,95%系由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浅层血栓形成较易,而深层血栓形成症状不明显,明确诊断较难,因此掌握一定的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极为重要。除上述临床症状外,如局部有腓肠肌部及大腿部肌群痉挛,体位改变无影响,咳嗽时下肢疼痛,行走时腓肠肌部撕裂性疼痛,病侧皮肤温度高于健侧,说明有深层血栓形成发生。
如已知存在深层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肺栓塞并不困难,可是常常缺乏局部体征,何况栓子还可来自盆腔的某一隐蔽处。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期一般在尚无血栓症状、血栓在血管内异常疏松时期,约在分娩后第9天或在剖宫产手术后第11天最为危险,可引起突发的致命性后果。
鉴别
本病的临床和胸部X线变化常需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和肺炎等鉴别。
并发症
由于肺栓塞后可造成肺泡的血供中断,可造成呼吸困难诱发ARDS,由于本病通常是羊水进入血液循环,故可直接造成脓毒血症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也可因此激活内源性以及外源性凝血途径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
治疗
1.一般治疗本病发病急,须做急救处理。
(1)应保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高浓度吸氧。
(2)放置中心静脉压导管,测量中心静脉压,控制输液入量及速度,并可通过此途径给药。
(3)镇痛:有严重胸痛时可用吗啡5~10mg,皮下注射,休克者避免使用。
(4)抗休克:为减低迷走神经兴奋性,防止肺血管和冠状动脉反射性痉挛,可静脉内注射阿托品0.5~1mg,也可用异丙基肾上腺素、酚妥拉明(苄胺唑啉)。抗休克常用多巴胺200mg加入500ml葡萄糖液内静滴,开始速率为2.5μg/(kg·min),以后调节滴速使收缩压维持在12.0kPa(90mmHg)[在10~25μg/(kg·min)]。右旋糖酐可作为主选扩容剂,而且还具有抗凝、促进栓子溶解、降低血小板活性作用。
(5)解痉:可应用氨茶碱类药物。
2.抗凝疗法肝素(heparin)为孕期首选的抗凝药物。分子量为4000~40000,肝素不通过胎盘,不进入乳汁,对胎儿及哺母乳的新生儿安全,不增加流产、早产及围生儿的死亡率。
(1)肝素使用方法:①持续静脉内滴注:适用巨大肺栓塞,首次应用大剂量肝素(10000~20000U)静脉内冲入,这样抑制血小板黏附于栓子上。2~4h后开始标准疗法,每小时滴入1000U,由输液泵控制滴速。每天总量25000U。②间断静脉内注射:每4小时(5000U肝素)或每6小时(7500U肝素)静脉内给肝素1次。每天总量为36000U。③间断皮下注射:每4小时(5000U)或8小时(10000U)、或12小时(20000U)皮下注射1次肝素。必须避免肌内注射,防止发生血肿。
肝素一般连续使用9~10天,当栓塞危险因素消失,移动病人,没有发生PTE症状,此时可合用口服抗凝剂,待口服抗凝起效时,即可停用肝素。
肝素钙(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种新型抗凝剂,近年有文献报道亦可用于PE的治疗。Simonneau等将未接受溶栓治疗的612例有症状的急性PE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普通肝素组和皮下LMWH组。8天后发生死亡、栓塞复发和大出血的危险2组分别为2.9%和3.0%,90天分别为7.1%和5.9%,表明LMWH疗效较好,但无统计学差异。LMWH可皮下注射,无须实验室监测,故应用更方便。
肝素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出血部位常见于皮肤插管处,其次胃肠道、腹膜后间隙或颅内。凡异常凝血、尿毒症、酒精性肝炎、舒张压高于14.7kPa(110mmHg)或严重肺动脉高压症,易发生出血。因此在用肝素治疗时,必须做PTT及凝血时间的监测,保持其为正常值的1.5~2倍。一旦发生出血,立即停用肝素,并用等量硫酸鱼精蛋白对抗肝素。待出血停止后再用小剂量的肝素治疗。
肝素的禁忌证:2个月内有脑出血,肝、肾功能不全,患有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10天内刚做过大手术(尤其是颅内及眼科手术)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孕妇因高凝状态,肝素用量大,临产、分娩时须停药,尤其拟行剖宫产者,若术前48~72h仍用药者,出血危险性大。产后若无大的切口,子宫收缩良好,最早产后数小时可用肝素抗凝,产后1~2天再用药更为安全。一般产后4~6周华法林或双香豆素。
(2)维生素K拮抗剂:为常用的口服抗凝剂,可抑制依赖于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醋硝香豆素(新抗凝)片,起作用快,口服后36~48h即达高峰,首次量为2~4mg,维持量为1~2mg/d。也可用双香豆素或双香豆乙酯(新双香豆素),首剂均200mg,次日100mg口服,以后每天25~75mg维持。华法林首剂15~20mg,次日5~10mg,维持量为每天2.5~5mg。上述口服抗凝剂维持量均根据凝血酶原活动调节,使其保持在20%~30%。双香豆素、双香豆乙酯(新双香豆素)及华法林发挥治疗作用要有一定时间,因此需合用肝素数天,直到口服抗凝剂作用,才停用肝素。一般口服抗凝剂需持续3个月。以后是否继续服用,则取决于栓塞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及继续抗凝治疗的危险性来权衡。
华法林在妊娠6~11周应用可引起“特发性胚胎病变”,包括有:鼻骨发育不良、骨骺发育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及新生儿出血及畸形。孕期任何时间用药均可引起新生儿出血,此药仅在产后给予。孕期使用双香豆素亦可引起胎儿出血,不宜应用。
3.纤维蛋白溶解剂即溶栓治疗。溶栓治疗PE是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它可使肺动脉内血栓溶解,改善肺组织血流灌注,降低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功能;溶解深静脉系统的血栓,还可减少栓子来源,减少PE复发,改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故已成为目前治疗的首选方法。一般在栓塞后5天内用纤维蛋白溶解剂治疗,效果较好,更适用于急性巨大肺栓塞,此时可与肝素同用,亦可待其疗程结束后再用肝素。常用药物有链激酶(SK)、尿激酶(UK)和组织型阿替普酶(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1)尿激酶负荷量4400U/kg,静注10min,随后以2200U/(kg·h)持续静滴12h;另可考虑2h溶栓方案:2万U/kg持续静滴2h。
(2)链激酶负荷量25万U,静注30min,随后以10万U/h持续静滴24h。链激酶具有抗原性,故用药前需肌注苯海拉明或地塞米松,以防止过敏反应。
(3)阿替普酶(rt-PA):50~100mg持续静滴2h。使用尿激酶、链激酶溶栓期间勿同用肝素。对以阿替普酶(rt-PA)溶栓时是否需停用肝素无特殊要求。
法国Meneveau等人对43例急性大面积PE患者2h内静脉输入SKl50万U,然后续以持续静脉点滴肝素1000U/h,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保持在正常对照值的2~3倍,5天后改为口服抗凝剂6个月,疗效颇著,此方案可常规用于治疗急性大面积PE。
UK是由正常人尿净化而得,无抗原性,国内应用较多,一般主张2万U/kg,2h左右静脉输入,然后续以肝素,再续以口服华法林,维持PT为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至少4~6个月。
阿替普酶(rt-PA)是第2代选择性溶栓药,推荐用法为50~100mg,2h左右静脉点滴完毕。Jezek在对比研究中发现,阿替普酶(rt-PA)在2h内比SK或UK在12~24h内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右心功能更快,这点对某些危重患者更为重要。其缺点是价格昂贵,目前难以普遍应用。
溶栓治疗结束后,应每24h测定1次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当其水平低于正常值的2倍,即应重新开始规范的肝素治疗。溶栓后应注意对临床及相关辅助检查情况进行动态观察,评估溶栓疗效。
在溶栓后继续抗凝和单纯抗凝的疗效方面,近年也有学者进行了研究。Konstantinides等挑选无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巨大PE患者719例,分为2组,1组诊断后的24h内溶栓,后续以肝素抗凝,另1组单纯肝素抗凝,结果从治疗第1~30天的病死率溶栓组为4.7%,明显低于未溶组(11.1%),栓塞复发率溶栓组和未溶组分别为7.7%和18.7%,提示溶栓续以抗凝优于单纯抗凝。
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证有活动性胃肠道出血,2个月内的颅内出血,颅、脊柱术后等。相对禁忌证有10天内的外科大手术、分娩,近期严重胃肠道出血,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创伤,高血压Ⅲ级及出血性疾病等。
4.外科治疗
(1)肺栓子切除术:据报告死亡率高达65%~70%。但本手术仍可挽救部分病人的生命,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①肺动脉造影证明肺血管有50%或以上被阻塞,栓子位于主肺动脉或左、右肺动脉处;②抗凝和(或)溶栓治疗失败或有禁忌证;③经治疗后病人仍处于严重低氧血症、休克、肾、脑损伤。
(2)腔静脉阻断术:主要预防栓塞的复发,以至危及肺血管床。方法有手术夹、伞状装置、网筛法、折叠术等。腔静脉阻断术后,侧支循环血管管径可能增大,栓子可通过侧支循环进入肺动脉,阻断器材局部也可有血栓形成,因此术后须继续抗凝治疗。
预防
1.一般通过临床细致检查,早期发现下肢深层静脉血栓形成,80%病人可以防止肺栓塞的发生。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1)剖宫产或难产手术应做到操作轻柔细致,减少组织损伤,尤其要注意避免损伤血管而诱发血栓形成。在分娩过程中应及时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凝固性增加。
(2)产后、手术后鼓励病人尽可能多翻身及屈伸下肢,指导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回流,增强血液循环。
(3)必要时应用预防性抗凝血疗法。
2.药物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1)小剂量肝素预防术后DVT的发生有肯定效果。特别年龄40岁以上,肥胖、患肿瘤及静脉曲张者,行盆腔、髋部等手术前,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若正常,于术前2h皮下注射肝素5000U,以后每12小时用药1次,至病人能起床活动,一般5~7天。因肝素剂量低,不易有并发症,不需做凝血机制的监测。
(2)口服抗凝剂:如醋硝香豆素(新抗凝片)(acenocoumarol,sinfrom)、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warfarin)常用于有DVT史、严重静脉曲张者,作预防性抗凝。
(3)抗血小板制剂:双嘧达莫,每天100mg口服,可抑制血小板集聚及粘连。非甾类抗炎剂,如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口服0.3~1.2g)、引哚美辛即可抑制凝血酶A2,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相关疾病
高血压 心律失常 风湿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 肺动脉高压 心内膜炎 心包炎 心脏骤停 脑出血 腹痛 酒精性肝炎 糖尿病 咳嗽 肺栓塞 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溶血性贫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烧伤 胰腺癌 动脉栓塞 静脉炎 深静脉血栓形成 早产 羊水栓塞 分娩 流产 性病 疼痛 休克 晕厥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肺不张 急性心肌梗死 咯血 肝大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室性期前收缩 右束支传导阻滞 消化性溃疡 昏迷 出血性疾病 下肢静脉曲张 难产 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