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不和

肝胃不和
肝胃不和,中医名词。 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征候。 主要表现为:脘胁胀...

就诊科室:中医科 中医综合科 内科 消化内科 

医生指导:肝胃不和常见问题 >>

介绍

肝胃不和,中医名词。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征候。主要表现为: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嘈杂吞酸,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最新文章

沉香化气丸说明书

沉香化气丸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作用

乌贝散的功效作用

乌贝散的详细介绍有哪些

沉香化气丸的说明书是什么 沉香化...

沉香化气丸怎么样 服用沉香...

沉香化气胶囊效果怎么样 如...

加味左金丸药理及功效

乌贝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金莲胃舒片可以长期吃吗

更多文章>>

症状

①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肝失疏泄,肝胃气滞。

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肝胃气滞,气郁化火,胃失和降。

③烦躁易怒--气郁化火,肝失柔顺。

④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气郁化火之征。

⑤或巅顶疼痛,遇寒则甚,得温痛减--寒邪内犯肝胃,阴寒之气循经上逆。

⑥或形寒肢冷--寒邪入侵肝胃,损伤阳气。

⑦或呕吐涎沫--寒邪内犯肝胃,损伤中阳,水津不化,气机上逆。

⑧或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寒邪内盛之象。

【诊断要点】

(1)有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或因寒邪入侵肝胃,扰乱肝胃正常功能之病理基础。

(2)若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所致以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为审证要点。

(3)若因寒邪入侵肝胃所致可见形寒肢冷、巅顶疼痛、呕吐涎沫等症状。

本证可分为肝气犯胃和寒邪侵袭肝胃二种类型。肝气犯胃者,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气机不畅,则胃脘胁肋胀问疼痛;气郁化火,胃失和降,则暧气吞酸,呃逆呕吐;肝失条达,心神不宁,则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为肝气郁而化火之象。

寒邪侵袭肝胃者,阴寒之邪循肝经上行,则巅顶疼痛;寒邪犯胃,中阳不足,胃失和降,则呕吐涎沫;阴寒之邪内盛,阳气受损,则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为阴寒之象。

病因

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②寒邪入侵肝胃是指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而引起胃失和降的证候。又称肝气犯胃证,肝胃气滞证。以上原因均可导致扰乱肝胃正常功能,形成肝胃不和证.本证多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而引起,特殊情况下因寒邪入侵肝胃,扰乱肝胃正常功能所致。以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为审证要点

检查

1、纤维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检,是确诊胃病的主要方法。
2、X射线钡餐检查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也有帮助。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还可以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后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鉴别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肝气犯胃型当与脾胃湿热证相辨别,两者均可出现胃院胀痛,暧气吞酸,呃逆呕吐等症。但本证有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的临床表现,脾胃湿热证无这一表现。本证的寒邪侵袭肝胃型当与寒邪犯胃证相辨别,两者都有胃寒疼痛、呕吐等表现,但本证有肝寒气郁的临床表现,寒邪犯胃证则无这一症状。

辨证注意点:抓住肝胃同病的临床特征,并注意区分寒热的不同。

并发症

1、胃出血:慢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2、贫血: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两种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缺铁性贫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饭少,营养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3、胃溃疡:胃溃疡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同在,存在明显的炎症刺激,胃粘膜萎缩变薄,并发糜烂、溃疡,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治疗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柴胡10克、枳壳10克、赤芍12克、甘草8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川芎10克、佛手10克、香附10克、香橼10克、白术10克。以上诸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每日1~2剂,分2~3次温服;若呕呃者可频服,或先服生姜汁。

2.加减变化:若胃脘痛甚者,加玄胡15克、木香10克、川楝10克;若嗳气频作,加旋复花10克、沉香3克;若肝郁化热而见泛酸嘈杂者,加左金丸;若气滞血瘀而见刺痛拒按者,加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丹参30克;若气郁痰阻者,加旋复花10克、代赭石40克、生姜3片;若兼口苦,便秘者,加大黄10克、枳实10克;若气郁化火伤津之干呕,舌红少津者,加麦冬15克、太子参l5克。

(二)外敷药物生姜、胡椒适量研末,酒调,外敷脐、腹部,适用于胃脘痛甚者。

(三)饮食疗法

(1)橘皮粥:橘皮切碎,同米煮粥食用。

(2)薤白粥:薤白10克、大米50克,如常法煮粥食之。

施治要点:

(一)本证系肝胃同病,气机失常,故本证治疗的关键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二)由于情志异常是本证发生的重要诱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情志护理。

(三)在本证的治疗中要注意兼顾脾,但应与肝气乘脾证相鉴别。

(四)若呕吐甚者,津液耗损,要注意顾护胃阴。

预防

1、多喝热水,不要吃辛辣的食物,说话尽量小声,每天要作息规律,少吃多餐,切忌暴饮暴食,规律饮食,少食多餐。
2、调整情志,使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以减少肝胃不适的诱发因素。
3、慎起居,适寒温,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4、远离化学刺激如口服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利血平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大量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等,均可刺激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而致胃炎的发生。

相关疾病

疼痛 呃逆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