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它广泛寄生在人和动物的有核细胞内。在人体多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临床表现复杂,其症状和体征又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主要侵犯眼、脑、心、肝、淋巴结等。弓形虫是孕期宫内感染导致胚胎畸形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本病与艾滋病(AIDS)的关系亦密切。
最新文章
症状
一般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类,均以隐性感染为多见。临床症状多由新近急性感染或潜在病灶活化所致。
先天性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数婴儿出生时可无症状,其中部分于出生后数月或数年发生视网膜脉络膜炎、斜视、失明、癫痫、精神运动或智力迟钝等。下列不同组合的临床表现:视网膜脉络膜炎、脑积水、小头畸形、无脑儿、颅内钙化等应考虑本病可能。
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病情轻重不一,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可表现急性淋巴结炎最为多见,约占90%。免疫缺损者如艾滋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主要为霍杰金病等)常有显著全身症状,如高热、斑丘疹、肌痛、关节痛、头痛、呕吐、谵妄,并发生脑炎、心肌炎、肺炎、肝炎、胃肠炎等。
眼弓形虫病多数为先天性,后天所见者可能为先天潜在病灶活性所致。临床上有视力模糊、盲点、怕光、疼痛、泪溢、中心性视力缺失等,很少有全身症状。炎症消退后视力改善,但常不完全恢复。可有玻璃体混浊。
病因
由刚地弓形虫所引起,呈全球流行。特殊人群如肿瘤患者、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患者、先天性缺陷婴幼儿感染率较高。
检查
1.病原学检查
将可疑病畜或死亡动物的组织或体液,做涂片、压片或切片,甲醇固定后,作瑞氏或姬氏染色镜检可找到弓形虫滋养体或包囊。
2.用PCR方法检测特异性核酸
3.血清学诊断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检测特异性IgM、IgG、IgA抗体或血清循环抗原。
鉴别
弓形体性淋巴结炎应与细菌性淋巴结炎及恶性病变的淋巴结转移相鉴别。如伴有其他体征和全身症状时,应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恶性淋巴瘤相鉴别。尚需考虑与猫抓病、野兔热及全身性或真菌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节病、嗜酸性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等疾病相鉴别。
弓形体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应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脑膜脑炎相鉴别,及脑血管病变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相区别。久治不愈的神经衰弱表现及以精神障碍为主的脑弓形体病应与其他病因的症状性精神病相鉴别。
并发症
治疗
多数用于治疗本病的药物对滋养体有较强的活性,而对包囊阿齐霉素和阿托伐醌可能有一定作用外,余均无效。
1.免疫功能正常者:
方案1: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联合。
方案2:乙酰螺旋霉素:一日三次口服
方案3:阿奇霉素:顿服。可与磺胺药联合应用(用法同前)。
方案4:克林霉素:一日三次口服。可与磺胺药联合应用(用法同前)。
2.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采用上述各种用药方案,但疗程宜延长,可同时加用γ-干扰素治疗。
3.孕妇可用乙酰螺旋霉素(或克林霉素或阿奇霉素)。
4.新生儿可采用螺旋霉素(或乙胺嘧啶)+磺胺嘧啶,或阿奇霉素。
5.眼部弓形虫病可用,①磺胺类药物+乙胺嘧啶(或螺旋霉素):疗程至少一个月;②克林霉素:每日4次,至少连服3周。若病变涉及视网膜斑和视神经头时,可加用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
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肉类要充分煮熟,避开生肉污染熟食。
2、猫要养在家里,喂熟食或成品猫粮,不让它们在外捕食。因为猫的传染是吃了感染的老鼠或鸟类,或者吃了污染猫粪的食物。
3、要注意日常卫生,每天清除猫的粪便,接触动物排泄物后要认真洗手。
4、除非孕妇血清检查证明已经有过弓形虫感染,否则孕妇怀孕期间要避免接触猫及其粪便。
5、弓形虫感染有多种简便有效的药物治疗,如磺胺类加乙胺嘧啶,和螺旋霉素等,治疗须按医嘱进行,孕妇感染及时治疗大约可使胎儿感染机会减少。
相关疾病
心律失常 心肌炎 缩窄性心包炎 癫痫 头痛 脑炎 脑血管病 神经衰弱 脑膜炎 肝硬化 肠炎 病毒性肝炎 支气管炎 结节病 间质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肾炎 白血病 贫血 霍奇金病 艾滋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脑积水 脑瘫 淋巴结炎 早产 死胎 流产 皮炎 猩红热 白内障 青光眼 斜视 眼球震颤 失明 脑肿瘤 性病 黄疸 疼痛 非典 肝大 肝炎后综合征 猫抓病 脾大 网膜炎 多发性神经炎 昏迷 恶性淋巴瘤 性变态 智力低下 血栓形成 脉络膜炎 眼弓形体病 睾丸炎 皮肤弓形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