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组织细胞增生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布时间:2013-03-24 21:06:27

分享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

(二)发病机制

1.病理表现 肺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典型病理改变是激活的朗格汉斯细胞构成了松散的肉芽肿组织,其中伴随有淋巴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后者主要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肉芽肿组织中的朗格汉斯细胞形态与正常组织中的朗格汉斯细胞形态大致相似,为中等大小,直径约15μm,其细胞界限不甚清楚,细胞核是典型的不规则状并且折叠明显。细胞质苍白,轻度嗜酸性。电镜下该细胞细胞核明显,细胞质内含有分化良好的高尔基体及丰富的内质网和线粒体。其特征性的改变是电镜下可以见到Birbeck体。肉芽肿组织中的朗格汉斯细胞表面可表达Ⅰ和Ⅱ类组织相容抗原、β2整合素(CDlla/CDllc/CD18)、黏附素(CD54,CD58)、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 RO)和细胞内S-100蛋白等。肺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变呈灶性分布,其间被正常的肺组织所分隔,它们在远端细支气管的中央,浸润和破坏气管壁。从这个意义上说,肺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应当是一种细支气管疾病而不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病。肉芽肿与邻近的组织边界不清,肉芽肿可向邻近的肺泡扩展,周围的肺泡腔内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像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其中伴随有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病变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其中大部分为CD4 α/βT淋巴细胞。没有受到肉芽组织侵犯的肺组织通常是正常的,但由于受到吸烟的影响,这些肺组织通常也存在着一些非特异性的改变。

2.其他机制 最近的研究表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中的朗格汉斯细胞是克隆来源的,提示这些细胞的异常在LCH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正常的肺朗格汉斯细胞通常仅出现在支气管的黏膜上皮中。而肺LCH的肉芽肿病变则通常位于细支气管中央,提示支气管上皮的微环境可能在决定朗格汉斯细胞的聚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吸烟与肺LCH密切相关,而吸烟对支气管上皮的损害最为明显,故有人认为吸烟导致的支气管上皮损害可能与朗格汉斯细胞在肺内聚集有关。上皮细胞在受到刺激时可以产生许多能够影响朗格汉斯细胞增殖、分化和寿命的细胞因子(如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GM-CSF),从这个角度来说,上皮细胞产生过量的细胞因子可能在肺LCH的起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其他气道上皮细胞如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介质如蛙皮素样多肽,可能在肺LCH的发病过程中也起一定作用。由于支气管上皮在肺LCH中被迅速破坏,说明上皮细胞不是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的持续因素,肺LCH中的朗格汉斯细胞本身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功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包括GM-CSF、TNF-α、IL-1、IL-6等可能在维持肺LCH持续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无论吸烟在LCH发病机制中起何作用,但仅有一小部分吸烟者罹患此病,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最近,有学者通过对女性患者的X染色体降解过程发现,不论是局灶性病变部位的朗格汉斯细胞还是弥漫性病变部位的朗格汉斯细胞均来源于同一个克隆,提示LCH可能与肿瘤类似是由于朗格汉斯细胞克隆增生而来。此外,朗格汉斯细胞的前体细胞发生染色体突变可能在LCH发病过程中也起一定作用。目前认为,朗格汉斯细胞表面的克隆标记对LCH的发生是必要的,但其功能行为学异常较恶性肿瘤轻。举例来说,突变可以导致朗格汉斯细胞的前体细胞对正常细胞因子的信号反应增强,从而导致朗格汉斯细胞的前体细胞的克隆繁殖,随着不断的分化,这些朗格汉斯细胞逐渐丢失其再生能力,但它们仍继续保留一些临床表现的异常,如对化学趋化因子信号反应的增强和凋亡程度的降低。总之,LCH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进一步了解朗格汉斯细胞克隆增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阐明LCH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