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年长...

别名:肠侵袭性埃希大肠杆菌感染,肠侵袭性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就诊科室:内科 传染病科 其他科室 消化内科 传染科 急诊科 

医生指导: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常见问题 >>

介绍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首先于1967年日本报告自患痢疾样腹泻的年长儿童和成人中发现,常误为菌痢。实验室检查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同时大便培养所得之大肠埃希杆菌做豚鼠角膜试验亦阳性。

最新文章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是由什么...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可以并发...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治疗前的...

治疗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方法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是什么?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有哪些表...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应该做哪...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容易与哪...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应该如何...

更多文章>>

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症状与菌痢不易鉴别。


病因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是1967年从“痢疾”病人大便中分离获得的一组致腹泻大肠埃希杆菌,与志贺菌有类似的生化特性,无动力,对乳糖不发酵或发酵缓慢,有共同抗原,均为侵袭性致病菌,也称痢疾样大肠埃希杆菌,可侵入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炎性反应。


检查

同时大便培养所得之大肠埃希杆菌作豚鼠角膜试验亦阳性。


鉴别

临床注意与菌痢相鉴别。

并发症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肠外并发症并不多见。

1.菌血症主要见于儿童,有营养不良、镰状细胞贫血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国外已有100多例,国内也有少数病例报道,合并菌血症者症状较严重,病死率高达46%。菌血症多见于发病后1~2天,抗生素治疗有效。

2.溶血尿毒症综合征主要见于痢疾志贺菌感染。有些病例开始时有类白血病反应,继而出现溶血性贫血及DIC。部分病例出现急性肾衰竭,肾脏大小动脉均有血栓及肾皮质坏死,肾小球及动脉壁有纤维蛋白沉积,约半数病例鲎试验阳性,多数病例血清中免疫复合物阳性。内毒素血症可能和发病有关,但其他细菌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并无类似表现。本病预后严重。

3.关节炎多发生于菌痢后2周内,可能为变态反应所致,主要累及大关节,可引起膝、踝关节红肿、渗液。关节液中有凝集志贺菌的抗体,血清抗“O”效价正常。用激素治疗可以迅速缓解。


治疗

1.一般治疗:症状明显的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按照肠道传染病消毒隔离。饮食以流质为主。病情好转后改用稀饭、面条等。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有失水者应酌情补液。对婴儿失水在体重5%~10%范围,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溶液(ORS),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经我国各地试用近2000例,平均有效率为96.9%。对反复呕吐或严重脱水者,可考虑先静脉补液,尽快改为口服补液。

2.抗菌治疗:近年来EIEC对各种药物及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长,目前对常用抗菌药物如磺胺、链霉素、氯霉素与四环素大多耐药,临床疗效相应降低。细菌可呈多重耐药性。所以对于EIEC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流行菌株药敏试验或患者大便标本培养的结果进行选择,避免无针对性的滥用。在一定地区内注意轮换用药。抗菌药物疗效的考核应以粪便培养阴转率为主,治疗结束时阴转率应达90%以上。常用药物包括下列几种:

(1)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易吸收等优点,近年耐药株逐渐增多,耐药性也可通过质粒介导。对志贺菌感染常用环丙沙星400~600mg/d,分2次或3次口服,疗程3~5天。其他新的喹诺酮类药物,对志贺菌感染也有效。

(2)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唑):剂量为2片/次,2次/d,疗程7天。根据我们使用结果,治愈率可达95%以上。近年来耐药性逐步增长,疗效有下降趋势。对有磺胺过敏,白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3)抗生素:EIEC对常用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大多均已耐药,部分菌株对多西环素仍然较敏感。多数致病菌体外试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仍较敏感,但仅能注射用药,即时效果较好,由于肠壁组织内药物浓度较低,不向肠腔排泌,不易清除细菌,易复发,宜和甲氧苄啶口服合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亦对志贺氏菌有较好的疗效,必要时也可选用。

(4)中药治疗:小檗碱0.3g/次,4次/d,7天为一疗程。或用生大蒜口服,或马苋煎剂口服,或用白头翁汤煎剂口服,均有一定效果。


预防

1不吃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牛奶、肉等动物性食品。不吃不干净的水果、蔬菜。

2剩余饭菜食用前要彻底加热。防止食品生熟交叉污染。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4食品加工、生产企业特别是餐饮业应严格保证食品加工、运输及销售的安全性。

5保护食品水源卫生外,重点应加强对冷冻快餐食品的管理,防止食品被污染,食用前要充分加热。

相关疾病

腹泻 腹痛 呼吸衰竭 中毒 脱水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