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肿瘤性胸腔积液亦称恶性胸腔积液。大多数病例可以在胸腔积液中找到恶性细胞,如果胸腔积液伴纵隔或胸膜表面转移性结节,无论在胸腔积液中能否找到恶性细胞,均可以诊断恶性胸腔积液。
最新文章
症状
大部分患者多为肿瘤晚期的恶病质表现,如体重下降、消瘦乏力、贫血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胸痛和干咳。呼吸困难的程度与胸腔积液量的多少、胸液形成的速度和患者本身的肺功能状态有关。当积液量少或形成速度缓慢,临床上呼吸困难较轻,仅有胸闷、气短等。若积液量大肺脏受压明显,临床上呼吸困难加重,甚至出现端坐呼吸、发绀等。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人喜欢取患侧卧位,这样可以减轻患侧的呼吸运动,有利于健侧肺的代偿呼吸,缓解呼吸困难。肿瘤侵袭胸膜、胸膜炎症和大量胸腔积液引起壁层胸膜牵张均可引起胸痛,多呈持续性胸痛;膈面胸膜受侵时疼痛向患侧肩胛放射。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由胸腔积液刺激压迫支气管壁所致。在体格检查时可发现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饱满,气管向健侧移位,积液区叩诊为浊音,呼吸音消失。
病因
恶性胸腔积液占全部胸腔积液的38%~53%,其中胸膜转移性肿瘤和胸膜弥漫性恶性间皮瘤是产生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
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肺野中下部呈均匀致密影,呈上缘外高内低的凹陷影;大量积液患侧全呈致密影,纵隔向健侧移位。肺下积液出现膈升高假象,侧卧位或水平卧位投照可确定。叶间包裹积液时在胸膜腔或叶间不同部位,有近似圆形、椭圆形的阴影,侧位片可确定部位。
2.胸腔积液检查
依色泽、性状、比重、黏蛋白定性试验、细胞计数分类、涂片查病原菌,糖、蛋白测定等可初步判断是渗出液。比重>1.018,白细胞计数>100×106、蛋白定量30g/l,蛋白定量/血清蛋白定量>0.5,乳酸脱氢酶/血清乳酸脱氢酶>0.6、乳酸脱氢酶量>200u/l为渗出液。在恶性胸腔积液病人中,大约60%病人第1次送检标本中就能查到癌细胞,如果连续3次分别取样,则阳性率可达90%。应当注意的是淋巴瘤病人的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不可靠。
3.超声波探查
能较准确选定穿刺部位,对诊断、鉴别诊断有帮助。
4.胸膜活检
经上述各种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可行胸膜活检。癌肿常累及局部胸膜,其胸膜活检阳性率约为46%,胸液细胞学联合胸膜活检可使阳性率达到60%~90%。
5.CT、MRI检查
对胸膜间皮瘤引起的胸腔积液有诊断价值。
鉴别
恶性胸腔积液要与良性的积液相区别。如肺炎引起的细菌性胸膜炎,细菌性胸腔积液。此外还有肺结核感染、原发性胸膜炎等引起的胸腔积液。这些都可以通过积液的细胞学检查进行鉴别。此外还有血胸等也要注意区分。常由外伤、肺大泡破裂等引起。会有明显的原发病史。
并发症
恶性胸腔积液常见并发症:表现肺肿瘤胸水是中晚期肺肿瘤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最初可能对生活质量影响还不大,但随着病程进展,会引起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对患者的危害甚至超过了肺肿瘤本身。因此,消除胸水是减轻肺肿瘤患者痛苦的当务之急。
治疗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2.排除积液
少量积液可不处理待自然吸收,中等量以上积液有压迫症状,应行胸腔穿刺抽出积液,每周2~3次。抽液量不宜过多过快,防止发生胸膜性休克及同侧扩张性肺水肿。
3.药物注入
癌性胸膜炎可注入抗癌药物,或在彻底引流后注入四环素,产生化学性刺激造成粘连,以减轻恶性胸腔积液的增长过速造成的压迫症状。
4.胸膜腔插管引流
恶性胸腔积液反复抽吸效果不佳时,可插入细导管行闭式引流,约72小时内争取彻底引流后,再注入上述药物。
5.手术
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行胸膜粘连术。
预防
1.积极防治原发病。胸腔积液为胸部或全身疾患的一部分,因此积极防治原发病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积极参加各种适宜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注意生活调摄。居住地要保持干燥,避免湿邪侵袭,不恣食生冷,不暴饮暴食,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得病后,及时治疗,避风寒,慎起居,怡情志,以臻早日康复。
相关疾病
关节炎 肺炎 肺癌 咳嗽 肺气肿 肺栓塞 淋巴瘤 贫血 气胸 胸腔积液 脓胸 胸壁肿瘤 胸膜间皮瘤 肺转移性肿瘤 乳腺癌 营养不良 肺部疾病 放疗 性病 疼痛 结核性胸膜炎 麻醉 肺不张 弥漫性恶性间皮瘤 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