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痢

暴痢
痢疾是指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特征的病证。痢疾一名,见于《济生方》...

别名:急性细菌性痢疾

就诊科室:内科 儿科 消化内科 儿科综合 

医生指导:暴痢常见问题 >>

介绍

痢疾是指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特征的病证。痢疾一名,见于《济生方》,《内经》称“肠澼”。暴痢则是指因饮食不洁、外感湿热疫毒而引起的以起病急骤、高热、腹痛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痢疾,好发于夏秋之际。

最新文章

暴痢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暴痢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暴痢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近视的原因。

暴痢是什么?

暴痢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暴痢应该做哪些检查?

暴痢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暴痢应该如何预防?

暴痢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多文章>>

症状

1.急性菌痢急性菌痢的潜伏期为数小时到7天不等,大多数为1-2d;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成人也偶有发生。一般发病急,发展快,中毒症状重而消化道症状不一定重。高热,偶见体温不升。根据微循环障碍突出的部位不同分4型:

1)脑型占毒痢的大部分。早期有烦躁,嗜睡,面色苍白,肌张力增高,伴惊厥,血压正常或稍高,晚期昏迷,甚至发生脑疝;

2)肺型主要为肺的微循环障碍,又称休克肺。发生率低,死亡率高,常发生于病程第16-24h,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一般吸氧不能缓解;

3)休克型成人多见,四肢或肢端发绀,发凉,脉细速,血压低,脉压差小,尿量减少。少数为高排低阻型;

(2)急性普通型菌痢称急性典型菌痢,症状主要为起病急,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同时或数小时后出现腹痛,初见于脐周或全腹,后转为左下腹,体检常有左下腹压痛。腹泻频繁,初为黄稀便,后为粘液及脓血,量少,伴里急后重;

(3)混合型菌痢以上3型,任何二型同时或先后存在,发生率低。

2.慢性菌痢多由于急性菌痢未彻底治疗或自行缓解而成为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有食欲不振、大便不正常,时干时稀,少有粘液。一般无腹痛,仅在排便前有下腹部隐痛或肠绞痛,排便后腹痛消失。部分病人可有失眠、多梦、健忘、神经衰弱等症状。


病因

暴痢的病因,多为饮食生冷不洁、外感湿热疫毒之气,损及脾胃,致湿热蕴积,与疫毒之气交蒸于内,灼损肠道,脉络受伤,气血凝滞,化为脓血。疫毒炽盛者,发病更重,可蒙蔽清窍,动风惊厥,甚至可出现神昏厥脱之危候。


检查

1.免疫荧光菌球法呈阳性。

2.粪便检查显微镜下可见较多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少数有吞噬细胞。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

3.血象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

4、检验

血尿常规。大便常规及培养,1/d,3次,停药后再2次。并作药敏试验。必要时以PCR法查大便志贺菌。大便镜检注意原虫(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肠滴虫、各种寄生虫虫卵、霉菌菌丝。各种肠毒素测定。如大肠埃希菌肠毒素(LT、ST),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毒素。厌氧菌培养(空肠弯曲菌、难辨梭菌)。电镜查病毒颗粒、核酸电泳图谱(PAGE)。

5、特殊检查注意有无脱水酸中毒,并评估脱水酸中毒程度。抽血查钾、钠、氯、HC0-3含量。


鉴别

1.急性菌痢普通型主要应与感染性腹泻相鉴别,包括沙门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等,大便培养应有相应的致病菌;

2.急性中毒型菌痢应与高热惊厥、乙型脑炎和失水性休克相鉴别;

3.慢性菌痢应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阿米巴痢疾和结肠癌相鉴别;阿米巴痢疾一般全身中毒症状轻,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镜检可见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含体,可供鉴别;

并发症

1.急性菌痢常伴有程度不等的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慢性菌痢时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大便次数多,明显的粘液便,但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3.少数患者于发病后1-2周出现关节肿痛,呈非化脓性、游走性。如同时伴发热、尿道炎、结合膜炎,则称为Reiter综合征,与感染诱发之免疫反应有关。

治疗

1.湿热痢

湿热之邪壅滞肠腑。

证候发热,腹痛,泻下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脉濡数,舌红苔黄腻。

治则清热燥湿止痢。

(1)主方芍药汤加减。

方药:芍药、黄芩、黄连、当归、木香、生大黄、槟榔、肉桂、马齿苋等。

(2)针灸穴位处方合谷、上巨虚、天枢、内庭。均采用泻法。

2.疫毒痢

疫毒之邪薰灼肠道。

证候腹痛剧烈,里急后重,痢下鲜紫脓血,发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甚至昏迷痉厥,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解毒止痢。

(1)主方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方药: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赤芍、生大黄、槟榔、木香、生地榆、金银花等。

(2)针灸穴位处方天枢、足三里、曲池,用泻法;抽搐不止加太冲、阳陵泉,高热神昏加水沟、委中,厥脱加关元、神阙隔盐灸。

出现神昏惊厥等症时,在取穴和治法上可参考“昏迷”、“痉证”、“厥证”等。疫毒痢甚为危重,需要中西医疗法协同抢救。


预防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滋生地,发动群众消灭苍蝇;加强卫生教育,人人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

相关疾病

失眠 神经衰弱 腹泻 腹痛 急性肠炎 细菌性痢疾 中毒 惊厥 乙脑 休克 阿米巴痢疾 热中 昏迷 意识障碍 流行性乙型脑炎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