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SE)可以引致肺炎。可分为原发(吸入)性和继发(血源)性两类。起病急骤,全身毒性症状明显,咳嗽,咳脓血痰,多数病人消瘦。病情较重,易出现并发症。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明显增高。治疗以有效抗生素和支持疗法为主,伴有脓胸或其他部位化脓性病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
最新文章
症状
与金葡菌相比,CNS不产生α-毒素或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因为不含超抗原。SE的毒力因子比金葡菌少,很少引起急性暴发性感染。SE是早产儿出生18h后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败血症的发病率与妊娠期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相关,患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特别是白血病的病人,约有1/3出现SE性败血症,其感染均与调理吞噬作用减少有关。许多由SE引起的急性临床感染疾病,如心瓣膜修补术引起的心内膜炎、脑脊液引流致脑室炎,大约1/3的病例持续有SE。
病因
葡萄球菌有31种,有一半可以寄居于人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SE都是最常寄居于人体和最易引起疾病的菌种。根据细菌对甲氧苯青霉素的敏感情况,将葡萄球菌分成敏感和耐药两部分。又根据凝固酶情况分成阴性和阳性。
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10×109/L。
其他辅助检查:植物血凝素皮内试验。
鉴别
须与黄色葡球菌相鉴别。
并发症
治疗
当20世纪70年代末尚未认识SE的病原性时,Papapetropoulos等分离了120株CNS,其中SE为76株。分离率最高的标本是创伤和化脓性感染,各是12/16、16/20,还有尿路感染18/34、败血症17/35、腐生葡萄球菌10株。那时SE的67%耐青霉素G,52.6%耐链霉素,96%耐庆大霉素,多数对新型青霉素、先锋霉素、头孢匹林敏感,磺胺甲恶唑(磺胺甲基异恶唑)对所有SE均有作用。20年来SE的耐药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发现了它的耐药机制。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两大机制是产生可诱导的β-内酰胺酶和对药物的亲和力降低。CNS的耐药机制是β-内酰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细胞上的靶位,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共价结合。PBPs是合成菌细胞壁的酶,由于被药结合而失去其功能,均由一种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导致其与药物的结合,仍能起合成菌细胞壁的作用。CNS耐药菌株的PBP2a的基因Mec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Mec相同,在β-酰胺酶过度产生的菌株中,SE的产酶量要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型与耐药型SE在临床上的致病能力并无差别。CNS对其他抗菌药物的异型耐药性比金黄色葡萄球菌更重要,由于CNS的耐药性菌株亚群数目比金葡菌少,给检测带来一定困难.应做PCR反应以检测Mec基因。有关糖肽类抗生素治疗CNS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很可能SE的耐药性与菌体39KD蛋白有关,而溶血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则与35KD蛋白有关。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是葡萄球菌的主要耐药问题。MRS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分离率为60%,在ICU病房可高达90%。NCCLs药敏指南规定,凡MRS菌株不管体外药敏结果是否耐药,均应对全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报道耐药,其中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单酰胺类抗生素,即使体外试验是敏感的,但体内疗效也是不佳的。
预防
积极治疗皮肤疖肿,化脓性骨髓炎及深部脓肿等感染,医院内采取措施严格消毒及规范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慢性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及增加免疫力,尽量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均为预防本病的必要措施。
相关疾病
心内膜炎 咳嗽 葡萄球菌肺炎 尿路感染 白血病 败血症 化脓性关节炎 疖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 菌血症 脑室炎 脓肿 积聚 早产儿 葡萄球菌感染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