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中以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最为常见。随着人...

就诊科室:内科 心血管内科 

医生指导:心脏瓣膜疾病常见问题 >>

介绍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中以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最为常见。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要了解心脏瓣膜疾病,先从心脏的结构谈起。

最新文章

心脏瓣膜成形术和置换术哪个好

三尖瓣反流怎么治疗

胎儿心脏三尖瓣少量反流是怎么回事

心脏换瓣后房颤怎么治疗

换心脏瓣膜后能吃生菜吗

孕期心脏瓣膜病有什么症状

心脏换瓣后要多久才能恢复呢

心脏瓣膜轻微反流可以治愈吗

心脏换瓣手术后怎么保养

心脏瓣膜反流严重吗

更多文章>>

症状

心脏瓣膜病多呈现慢性发展的过程,在瓣膜病变早期可无临床症状,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患者常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疲乏和倦怠,活动耐力明显减低,稍作运动便出现呼吸困难(即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无法平卧休息。心脏瓣膜病也可因急性缺血坏死、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而急性发生,表现出急性心衰的症状如急性肺水肿。
部分患者特别是二尖瓣狭窄患者可出现咯血,轻者痰中伴有血丝,重者一次性咯出大量鲜血,在急性左心衰时可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此外,长时间的肺部淤血可导致患者频繁发生支气管炎,特别在冬季。
某些患者特别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会在活动后出现头晕、黑蒙甚至晕厥。也可出现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症状。
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查体时可以发现心脏扩大,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特征性的心脏杂音,如二尖瓣狭窄的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时的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在胸骨左缘3~4肋间的舒张期哈气样杂音、主动脉瓣狭窄时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等,心律失常的表现,在急性心衰时可出现肺部湿性啰音或哮鸣音。

病因

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和创伤等。可以引起单个瓣膜病变,也可以引起多个瓣膜病变。瓣膜病变的类型通常是狭窄或者关闭不全。一旦出现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便会妨碍正常的血液流动,增加心脏负担,从而引起心脏功能损害,导致心力衰竭。

检查

1.X线胸片
显示心脏扩大,肺部淤血,胸腔积液等表现。
2.心电图
可以有心房颤动等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心房和心室肥大的表现。
3.彩色血流和多普勒频谱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和评价心脏瓣膜病的重要方法,可以定性心脏瓣膜病变的性质,如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等,可以定量测定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程度,各房室的大小,心室壁的厚度,左心室的收缩功能,肺动脉压力等。对指导手术、介入和药物治疗有重要价值。

鉴别

心脏瓣膜病种类包括:二尖瓣疾病、主动脉瓣疾病、三尖瓣疾病、联合瓣膜病。
1、二尖瓣疾病:常见有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反流、二尖瓣脱垂等。
2、主动脉瓣疾病:常见有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脱垂、主动脉瓣反流等。
3、三尖瓣疾病:常见有三尖瓣反流、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三尖瓣脱垂等。
4、联合瓣膜病:常见有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二尖瓣管不全、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并发症

由于联合瓣膜病变多由风湿性心脏病(RHD)引起,故其并发症多与风湿性心脏病有关:
(1)心房纤颤(Af):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50%以上,为相对早期的并发症,有时为首发病症,也可为首次呼吸困难发作的诱因或体力活动受限的开始。开始房早→房速→房扑→阵发房颤(PAf)→慢性持续Af→永久性Af。房颤影响:舒张晚期,心房收缩辅助排血功能丧失,左室充盈加依赖于舒张期的长短。①心排血量↓20%,心功能降一级,既Ⅱ级降为Ⅲ级。②HR↑→心室充盈期↓(舒张期缩短)→(增大了跨瓣压差)左房压↑↑→呼吸困难加剧→急性肺水肿。此时应尽快满意控制Af的心室率或恢复窦性心律至关重要。
(2)急性肺水肿:此为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在早期,右心功能还好时,常于剧烈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感染、妊娠分娩、并发AF或其它快速心律失常,而诱发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双肺布满干湿性罗音,如不及时救治,可能致死。
(3)血栓栓塞:巨大左房(>5.5cm),AF:CO↓为体栓塞的危险因素。来自左房→20%发生体循环栓塞,80%体循环栓塞者有AF,1/4体循环栓塞者有反复和多发,2/3体循环栓塞为:脑栓塞→偏瘫失语,四肢动脉栓塞→肢体的缺血、坏死,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小肠坏死、出血性肠炎,肾动脉栓塞→血尿,脾栓塞→脾区疼痛。右心衰右房附壁血栓和/或盆腔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左房大块血栓或带蒂血栓→堵塞二尖瓣口→猝死。
(4)心力衰竭:为晚期并发症是RHD的主要致死原因,心衰在RHD发生率占50—70%,剧烈活动、妊娠、活动风湿常常是诱发因素。
右心衰竭→右心排血量↓→肺循环血量↓→左房压↓→呼吸困难有所下降,发生急性肺水肿和大咯血的危险减少,此为保护性作用,但其代价是心排血量降低。
(5)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6—10%,发生在瓣膜病的早期,晚期瓣膜钙化或心房颤动者更少见,多见于MI、AI,单纯MS少见。
赘生物的部位位于血流从高压腔经狭窄口到低压腔产生高速射流和湍流的下游如:MI的瓣叶心房面、AI的瓣叶的心室面、VSD的间隔右室面,以及被血流高速冲击的心或大血管内膜处。与该处的侧压下降、内膜灌注减少有关,有利于微生物沉积、生长。
感染的细菌常见草绿色链球菌(口腔入),葡萄球菌(皮肤),肠球菌和革兰阴杆(消化道泌尿)。一旦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就可以加重心衰。
(6)呼吸道感染:在肺淤血的基础上,很容易出现。常见。合并细菌感染,加重心衰。但肺淤血不利于TB的生长,不易合并肺内TB。

治疗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包括药物等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1.内科治疗
对于出现钠水潴留等心力衰竭表现者应用利尿剂,对于出现快速房颤者应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控制心室率,对于有血栓危险和并发症者应用华发林等抗凝治疗。同时强调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适当限制钠水摄入、预防感染等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
2.外科手术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或瓣膜成形等手术治疗是心脏瓣膜病的根治方法,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积极评价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争取手术治疗的机会。
3.介入治疗
主要是对狭窄瓣膜的球囊扩张术,对于重度单纯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者,若瓣膜钙化不明显,可以选择经皮瓣球囊扩张术,可以达到扩大瓣口面积、减轻瓣膜狭窄、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的目的。

预防

在各种病因的心脏瓣膜病中,风湿性心脏病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预防和及时治疗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以预防风湿热的发生。

相关疾病

心律失常 风湿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 脑栓塞 性病 疼痛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