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急腹症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急腹症包括: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泌尿系结石及异位妊娠子宫破裂等。
最新文章
症状
1.腹痛的部位
最先发生的部位可能是病变的原发部位。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开始在上腹部痛,当穿孔后消化液流向下腹,此时腹痛扩展至右下腹乃至全腹,易与阑尾炎穿孔相混。急性阑尾炎为转移性腹痛,开始在脐周或上腹部,为炎症刺激性内脏痛,当炎症波及浆膜或阑尾周围壁层腹膜时,则表现为右下腹痛。腹痛最明显的部位,常是病变最严重的部位,如有腹膜刺激征,则常提示该部位有腹膜炎。
2.腹痛的性质
持续性剧烈钝痛,病人为了减轻腹痛采用侧卧屈膝体位,咳嗽、深呼吸和大声说话均加重疼痛,定位准确,提示该部位壁层腹膜炎症刺激——急性腹膜炎。持续性胀痛常为脏层腹膜受扩张牵拉所致,按压腹部疼痛加重,如麻痹性肠梗阻、肝脏肿瘤等。阵发性绞痛,为空腔脏器平滑肌阵发性痉挛所致,常提示消化道、胆道或输尿管存在梗阻因素,如机械性肠梗性,胆道结石、蛔虫、肿瘤,输尿管结石等。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表现梗阻与炎症并存,常见于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胆道结石合并胆管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等。
3.腹痛的程度
分轻度(隐痛),中度和重度(剧痛),表示病变的轻、中、重,但也因个人耐受程度有所差异。
病因
1.外科急腹症
(1)感染与炎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憩室炎等。
(2)空腔器官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癌穿孔、伤寒肠穿孔、坏疽性胆囊炎穿孔、腹部外伤致肠破裂等。
(3)腹部出血创伤所致肝、脾破裂或肠系膜血管破裂,自发性肝癌破裂、腹或腰部创伤致腹膜后血肿等。
(4)梗阻胃肠道、胆道、泌尿道梗阻等。
(5)绞窄胃肠道梗阻或卵巢肿瘤扭转致血循环障碍,甚至缺血坏死,常导致腹膜炎、休克等。
(6)血管病变血管栓塞,如心房纤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脏附壁血栓脱落致肠系膜动脉栓塞、肾栓塞等。血栓形成,如急性门静脉炎伴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如腹主动脉、肝、肾、脾动脉瘤破裂出血等。
2.内科疾病
(1)急性胃肠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腹膜炎、腹型紫癜、镰状细胞贫血危象、铅中毒、糖尿病、尿毒症。
(2)由于神经牵涉致放射性腹痛,常见有急性肺炎、急性胸膜炎,心绞痛,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
(3)脊椎增生性骨关节炎,脊柱结核、肿瘤、损伤致脊神经受压迫或刺激等。
3.妇产科疾病
急性附件炎、急性盆腔炎、卵巢黄体破裂、卵巢肿瘤扭转、异位妊娠破裂。
检查
仔细地询问病史,准确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实验室检查、腹腔穿刺和影像学检查等,将采集到的资料运用现代医学知识进行正确的符合逻辑的临床思维、分析、鉴别和综合,去伪存真,是急腹症正确诊断的重要步骤。
1.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尿、大便常规,血生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尿淀粉酶和血气分析等。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有助于诊断炎症及其严重程度;血红蛋白下降可能有腹腔内出血;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应考虑有无合并DIC,提示需进一步检查;尿中有大量红细胞提示泌尿系结石或肾损伤;血尿淀粉酶增高提示急性胰腺炎;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提示病情严重;血直接胆红素升高,伴转氨酶升高,提示胆道阻塞性黄疸;尿素氮、肌酐增高可能是原发病合并急性肾功能障碍或尿毒症性腹膜炎。
2.诊断性腹腔穿刺
当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而诊断不明确时,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一般选择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穿刺液混浊或为脓液提示腹膜炎或腹腔脓肿,如有胃肠内容物(食物残渣、胆汁、粪汁等),提示消化道穿孔;不凝血液多为实质脏器破裂,如外伤性肝、脾破裂,或肝癌自发性破裂,也可能穿刺到腹膜后血肿;淡红色血液,可能是绞窄性肠梗阻,如血、尿、腹水淀粉酶高多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如穿刺抽出很快凝固之血液则可能穿刺到腹壁或内脏之血管。
对严重腹胀,腹腔穿刺阴性,而又不能排除腹腔病变者,可行腹腔灌洗。如灌洗液红细胞>100×109/L或白细>0.5×109/L,或淀粉酶>100SomogyiU,肉眼见到血液、胆汁、胃肠内容物,或查到细菌则为阳性,提示腹腔有炎症、出血或空腔脏器穿孔。
3.影像学检查
包括腹部X线检查,B超、CT、MRI等。腹部X线照片或透视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对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小肠或肠憩室穿孔很有帮助。腹脂线及腰大肌影模糊或消失提示有腹膜炎。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梗阻以上的肠管扩张、积气及多个气液面;麻痹性肠梗阻为全肠道(包括结肠)扩张、积气,是全腹膜炎的特征之一;发现孤立性肠管扩张伴液气面,应考虑闭襻性肠梗阻。怀疑肠套叠、肠扭转、结肠肿瘤,在无肠绞窄、腹膜炎的情况下可行钡灌肠X线照片。腹部平片发现高密度钙化灶有助于肾、输尿管结石,胰管结石,胰腺炎及小部分胆囊结石的诊断。
BUS对肝、胆道、肾、输尿管、子宫、附件疾病以及腹腔有无腹腔积液、脓肿有较大诊断价值。超声多普勒检查还有助于对腹主动脉瘤、动静脉瘘,动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以及血管畸形等的诊断。CT、MRI对肝、胆、胰、脾、肾、腹部占位病变及血管疾病的诊断更有价值。
鉴别
1.急性肺炎和胸膜炎
下肺炎症和胸膜炎可刺激膈肌,导致上腹牵涉痛。但患者常有高热、咳嗽、呼吸困难;腹部压痛轻,多不伴有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正常;肺底叩浊,呼吸音减弱,语颤增强,可闻湿鸣、管状呼吸音,或胸膜摩擦音等。胸部平片有助于诊断。
2.心肌梗死
少数病人可表现为上腹牵涉痛,也可伴有腹肌紧张。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痛向左上肢放射。腹部压痛点不固定,无反跳痛。患者多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可确诊。
3.急性胃肠炎
多在进不洁食物后2~3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多无发热。腹痛部位广泛,但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肠鸣音活跃。腹泻后腹痛可暂时缓解,大便镜下可查见白细胞、脓细胞。
4.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早期即有发热,因有回肠末段多个淋巴结炎变肿大,常有右下腹疼痛及压痛,但范围不确切,压痛点不恒定,且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白细胞计数升高不明显。
5.腹型过敏性紫癜
为胃肠道过敏引起肠黏膜、肠系膜或腹膜广泛出血所致,常为阵发性绞痛,位置不固定,且常伴恶心、呕吐、腹泻或血便。
6.原发性腹膜炎
多见于全身虚弱,有肝硬化或尿毒症性腹腔积液,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病原菌多经血循环而来,以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多见。病人开始即有发热,随之腹痛、腹腔积液增多,腹部压痛或反跳痛,但腹膜刺激征较继发性腹膜炎为轻。腹腔积液穿刺液中有白细胞、脓细胞,细菌培养阳性。
7.糖尿病
本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时,可伴有明显腹痛、恶心呕吐或出现轻度肌紧张和压痛。患者有糖尿病史,出现意识障碍,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实验室检查有血糖升高,尿糖、尿酮体阳性。
并发症
并发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和多系统器官衰竭、出血、酸碱平衡失调等。
治疗
1.治疗原则
对于病情较轻,周身情况好的病人,首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凡病变严重、病情复杂及周身情况不佳者,均应在经过必要的术前准备后,及时采用手术或其他介入治疗。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1)感染及中毒症状明显已有休克或先兆休克表现的急腹症,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等。
(2)难于用非手术疗法治愈者如各种外疝及先天性畸形所引起的肠梗阻、肿瘤所致的各类急腹症、胆囊结石引起的梗阻性或坏疽性胆囊炎,以及胆总管下端结石引起的梗阻性梗阻性黄疸及胆道感染等。
(3)反复发作者局部病变虽不严重,但由于反复发作,需经手术切除病变以防止复发者。如复发性阑尾炎、反复发作的胆囊结石等。
2.具体措施
(1)体液疗法应根据病史、体检、化验室检查及出入量记录,对液体及电解质失衡情况作出初步评估,及时补充日需要量及额外丢失量,并继续调整病期失衡量。
(2)胃肠减压进行胃肠减压是治疗重症急腹症的措施之一。
(3)抗生素的应用炎症进展快,病情重,需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病情恶化者,可抗生素与中药并用;对于准备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可早期开始使用抗生素,手术后一般应常规使用。
(4)激素及其他药物的应用在急腹症的治疗中,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用于:①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炎性急腹症的抢救;②在阑尾脓肿或阑尾炎腹膜炎后期,对于形成的条索及硬结,给予小剂量激素;③对于某些与自身免疫疾病有关的急腹症,如硬化性胆管炎及Crohn病等,在急性症状控制后,使用激素以期控制其病情的发展。
预防
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不是很容易,去医院急诊前暂勿饮水或进食,万一是胃肠穿孔,要加重病情,有的急腹症需要紧急手术,进食后会增加麻醉的困难。再则不要给止痛药,因为医生诊断急腹症的病因主要是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其进展情况,一旦用上止痛药,掩盖了症状,会给医生诊断时带来假象。
(1)病情收集、信息筛选是关键:婴幼儿腹痛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与成人不同,应密切注意观察和监护,对较大患儿除应密切观察姿势、表情、动作及情绪等外,还应尽量引导他们能详细、如实、正确的主诉,来反映病情,应重视他们关于疼痛的主诉,以获得可靠、客观、正确的病情资料。
(2)腹部体征的观察:①了解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是突发性的剧痛、绞痛、刀割样疼痛还是逐渐加重的钝痛或胀痛,是阵发性疼痛还是持续性疼痛,有无放射性或牵涉痛。腹痛是位于上腹部还是下腹部,是左侧还是右侧,是局限于某一部位还是波及全腹。婴幼儿,由于神经髓鞘形成不全,大脑皮层兴奋性低,对各种刺激不敏感,而且常表现为泛化反映。故小儿对疼痛常感定位不明确、含混不清,鉴别困难。有时阑尾炎虽已形成,但无明显右下腹压痛,当出现右下腹包块、有压痛和反跳痛时,病情已发展到很严重程度;②应注重观察腹部形态和表现,观察腹式呼吸是否存在,腹壁有无手术瘢痕,腹部呈隆起或舟状,是否对称,有无肠型或异常蠕动波,有无腹膜刺激征、肌紧张和反跳痛。本组7例肠梗阻的患儿当出现腹胀、腹壁可见肠型或异常蠕动波时,及时手术治疗,转危为安。
(3)呕吐及排泄物的观察:小儿急腹症常伴恶心、呕吐、腹胀和肛门排粘液血便。应注重观察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性状、颜色,注重观察是阵发性呕吐,还是持续呕吐,是喷射性呕吐,还是反射性呕吐,观察呕吐方式、次数、数量、性质等,有助于对患儿病情性质的评估和鉴别。通常情况下,消化道溃疡出血呈柏油样便,消化道穿孔出血呈鲜红色便,肠梗阻呈血性液体便,肠套叠呈果酱样便。本组1例肠穿孔患儿,出现频繁呕血和大便出血时,及时急诊手术治疗,转危为安。
相关疾病
心绞痛 胃溃疡 腹痛 肝炎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过敏性紫癜 肺炎 胸膜炎 贫血 气胸 输尿管结石 肠梗阻 胃穿孔 腹膜炎 卵巢囊肿 宫外孕 附件炎 脊柱结核 性病 疼痛 胆石症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胆囊炎 急性阑尾炎 食管裂孔疝 自发性食管破裂 血卟啉病 肿胀 血栓形成 腹主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