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网瘾(即网络成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之外的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所以很多人形象的称之为“电子海洛因”。
最新文章
症状
1、平时双眼无神,一见电脑就两眼放光,对无关的事情,没有过多兴趣;
2、对人冷漠,情绪低落,缺乏时间感;
3、睡眠没有周期性,经常失眠、头痛;
4、经常恶心厌食、消化不良,造成体重急剧下降或增长;
5、注意力不能集中或持久,严重时记忆力减退;
6、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
7、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
8、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
9、上网是为逃避现实、戒除焦虑。
10、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
11、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的问题。
12、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久。
13、花许多钱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
14、花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满足。
病因
网瘾患者的一个普遍共同点:缺乏生活目标和毅力,逃避现实的生活责任。网瘾的病因很多,可以总体归纳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内因主要是指满足感缺失、生理及人格方面的影响。
外因
1、社会环境:包括网吧的出现,网络游戏的流行、同学之间的攀比从众等;随着高科技的出现,网络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满足我们正常工作、学习、沟通交流外,开发者也始终不忘对游戏和娱乐项目的开发,因此出现了惊险的网络游戏、激情的色情电影和有趣的网络聊天等,最大的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鉴于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善于群体活动,他们会更多的相互模仿,攀比,而很多成年人也会有网瘾,同时影响到孩子,所以青少年网瘾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家庭教育:包括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等;
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网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或是父母本身就是网迷,更加滋生了孩子上网的欲望;另外还有很多家长对于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实施打骂及家庭暴力,或是干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最终错过了戒除网瘾的最佳时机,毁了孩子的学业。
内因
1、满足感缺失:包括学业失败、孤独感、人际障碍等;
网瘾的大部分人群都会出现学业失败,从而导致心理空虚,缺乏自信,长时间会有一种孤独感,经历这些情况的青少年,为满足自己的内心,通常会选择逃避,最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满足的成就感。
2、生理及人格:主要包括人格特征和生理特点等;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
检查
评估“网瘾”的标准有如下九点:
1.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
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
3.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
4.上网是为逃避现实、戒除焦虑。
5.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
6.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的问题。
7.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久。
8.花许多钱在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
9.花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满足。
鉴别
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并发症
青少年由于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薄弱,容易被暴力游戏、不良信息、不良网络聊天等内容吸引,长时间上网会在大脑的神经元中制造“上网兴奋点”,这些兴奋点会使大脑对上网产生持续的兴奋,网瘾是一种精神依赖性病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1、强烈的依恋性
网瘾者当上网演变为主要心理需要时,会产生强烈的依恋性,表现特点: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觉得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满足,在无法上网时,表现特点有烦躁不安的情绪和行为。
2、社会功能的下降
由于网瘾者上网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心理和行为为上网活动所支配,个体生物钟紊乱,使学习、工作动机和目标减弱,精神懒散,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导致社会功能下降。(学习及工作任务不能完成)
3、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人际交往范围变窄
网瘾者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长期下去虽然在网上社交游刃有余,但易导致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不断遭受交往挫折,导致人际关系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的行为。另外网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与人沟通困难,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4、人格的改变、情感的淡泊
一旦网络成瘾,带来的是人格的改变,心理的障碍是非常严重的。比如说你长期看一些暴力的、不良的网上内容,这些不健康的东西,最主要的是导致人格的异化,亲情的疏远,跟亲人、朋友特别是与父母情感疏远、冷漠。网瘾者情绪低落是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只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当家人限制他上网时常常会与家人产生强烈的冲突,当心理严重障碍时甚至发展到抑郁症,强迫症。
5、导致不良行为
长期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会影响人的情绪,易造成消极状态。如长期玩一种不良的游戏,只要你不断的重复重复,就会出现道德概念的模糊,道德水准的下降,导致一些不良行为。
目前网络成瘾造成的违法犯罪频频发生,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不幸,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治疗
寓教于乐,培养孩子的兴趣。
计算机课一般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但要是教师把握不好,或者教学内容编排不当,就容易使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使计算机课成为一门单纯的技术课,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体会到,对中小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只要初步了解计算机技术、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实用技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即可,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计算机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寓教于乐。
严格掌握作息时间。
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预防
1、网址过滤功能
网址过滤功能比较全面,专门对IE浏览器设计了网址过滤引擎,它采用实时拦截技术,对IE浏览器的网址进行实时过滤,可以快速准确地屏蔽各种不健康网址。对于软件未能屏蔽而你认为不适合孩子阅读的网站也可自己手工输入,加以屏蔽。
2、文字“消毒”功能
智能共存技术,与金山词霸、东方快车等软件有良好的兼容性,它可以对在Win9x系统中运行的各种文字处理程序,例如IE4、IE5、NETSCAPE、Word97/2000、写字板、记事本等进行实时监视,无论是上网浏览还是处理文本文件,它都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任何不健康内容,自动按各种汉字编码(如GB2312等)进行识别,并用黄颜色的X符号覆盖,使之不在屏幕上出现,以达到自动对文字进行遮盖“消毒”的目的。
3、图像审查功能
网瘾该软件使用自动拍照的方法,每隔5分钟(可以自己设定为1~10分钟之间),对屏幕画面进行抓图记录,以供监护者进行查,事后监督。没有密码,无法改变、删除记录下的图像,也无法从硬盘强行删除该软件。
4、程序屏蔽功能
利用该功能可以限制任意一个程序的运行,保证电脑不会受到非法的破坏,同时也可以禁止用户使用一些聊天软件或游戏软件,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孩子在无父母监护的情况下,通过聊天受到坏人的引诱。
5、文件防删功能
对硬盘、软盘上的文件进行防删除保护。没有密码,用户将不能删除有关文件。它还具备进程隐身和自我保护功能,没有密码,任何人无法关闭或卸载。除了以上功能外,对光盘、软盘上的文件、VCD、下载文件等都能起到安全上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