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
本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可引起化脓...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医生指导:孢子丝菌病常见问题 >>

介绍

本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可引起化脓、溃烂及渗出。潮湿环境和腐烂草木有利于本菌的生长,当皮肤破损时病菌侵入,根据患者对该菌的暴露史及免疫状态不同,有不同表现。

最新文章

孢子丝菌病能洗澡吗 孢子丝菌病洗...

孢子丝菌病会并发哪些疾病?

孢子丝菌病硬疙瘩可以刺破吗

孢子丝菌病是什么?

孢子丝菌病是什么原因引起

孢子丝菌病有什么治疗方法?

孢子丝菌病外用药膏有哪些

孢子丝菌病皮肤痒吗 孢子丝菌病皮...

什么原因引起孢子丝菌病 引起孢子...

孢子丝菌病怎么引起的

更多文章>>

症状

1.皮肤淋巴管型
最常见,真菌由外伤处植入,局部出现小而硬、可推动的无痛性皮下结节,呈红、紫或黑色,有时初起即为溃疡。好发于指部或腕部,损害沿淋巴管排列,自觉症状不明显。
2.固定型
好发于面、颈、躯干等处,损害为溃疡、状或浸润性肉芽肿,周围有时有卫星状损害。
3.皮肤黏膜型
较少见,发生于口腔、咽喉部或鼻部,初起为红斑、溃疡或化脓性损害,后变成肉芽肿性、赘生物或乳头瘤样损害。
4.播散性孢子丝菌病
可发生骨、骨膜及滑膜孢子丝菌病,眼孢子丝菌病,系统性孢子丝菌病及孢子丝菌病脑膜炎。
5.肺孢子丝菌病
主要由吸入孢子而发病,有咳嗽、发热症状。并出现结节损害、薄壁空洞、纤维化及胸腔积液。

病因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Schenck)孢子丝菌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申克孢子丝菌是一种存在于土壤,木材及植物的腐生菌,为双相型真菌,即在人体内为酵母型,在人体外呈菌丝型,归属于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在涂片上革兰染色可见在中性粒细胞或大单核细胞内有革兰阳性的卵圆形小体,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室温培养2~3天即可生长。

检查

实验检查:
①标本采集:自皮肤损害黑点及未破溃的结节中采集脓液或血液,其他尚有痰,血,骨髓,脑脊液或皮肤活组织,内脏组织;
②直接检查时,孢子极易和其他结构混淆,尤其孢子数量很少时,常难以辨认,因此应做培养才能确诊;
③沙氏琼脂培养基中,37℃和25℃菌落形态相同,但部分固定型孢子丝菌皮损中的菌株在37℃时不能生长,最好分别放于2个温箱中加以培养;
④当培养基加入青霉素时,可以刺激孢子丝菌的生长。
组织病理:
主要为化脓性肉芽肿性反应,见于皮肤结节及受累淋巴结中,在典型的结节性损害中,可出现具有特征性的排列:中央化脓层含中性粒细胞,绕以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的“结核样”层,其外为淋巴样细胞及浆细胞组织的“梅毒样”层,PAS染色时,真菌孢子周围有时可见放射状的嗜伊红物质包绕,形成“星状体”。

鉴别

应与兔热病,炭疽及其它细菌性疾病相鉴别,一般从临床看,后述各病的发病较急,查菌及血清学检查也可资鉴别;对其它真菌病如着色真菌病,芽生菌病,足菌肿,副球孢子菌病及肉芽肿性毛癣菌病等均可由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真菌等进行鉴别,对梅毒树胶肿,皮肤结核,脓皮病,马鼻疽,溴疹等可由临床结合真菌检查及血清学检查来鉴别,此外,尚应与结节病,肿瘤,痤疮,放线菌病,酒渣鼻,类肉瘤和利什曼病相鉴别。

并发症

可并发肾炎,睾丸附睾炎,乳腺炎,糖尿病等。

治疗

全身治疗为主,单纯局部治疗无明显效果。
1.全身治疗
(1)伊曲康唑治疗皮肤淋巴管型和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效果好,疗程3~6个月。
(2)碘化钾无抑制真菌作用,可能通过影响患者的免疫反应而发挥作用。治疗有效,但要注意胃肠不适及对甲状腺抑制等副作用。
(2)两性霉素B用于严重的及播散型孢子丝菌病。
2.局部治疗
(1)2%碘化钾溶液或10%碘化钾软膏外用,损害消退后,应持续使用1个月左右,以防复发。
(2)局部液氮治疗,尤其适用于孤立小型损害者。

预防

注意保护皮肤,勿接触腐烂草木,勿刺伤皮肤。

相关疾病

糖尿病 艾滋病 性病 梅毒  着色真菌病  疼痛 脓肿 放线菌病 药疹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