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颌骨内有许多牙齿发育时期残留的上皮细胞,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囊肿的始基;另一类为非牙源性颌骨囊肿,如动脉瘤样骨囊肿等。多见于青少年。
最新文章
症状
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根据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
囊肿生长缓慢,临床表现和其他囊肿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由于颌骨的颊侧骨板一般较舌侧为薄,所以一般囊肿大多向颊侧膨胀;但角化囊肿可有1/3病例向舌侧膨胀,并穿破舌侧骨壁。角化囊肿常沿颌骨长轴扩展,颌骨膨胀不如其他颌骨囊汇总及成釉细胞瘤明显。一般囊肿囊液为黄色或草绿色液体,角化囊肿则为皮脂样角化物质。其他牙源性颌骨囊肿一般以单发性多见;角化囊肿多发性比例较高。多发性角化囊肿如同时伴发皮肤基底细胞痣(或基底细胞癌),分叉肋、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脊柱畸形等,则称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或“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如仅为多发性角化囊肿并无基底细胞痣(癌)等症状时,则称为角化囊肿综合征。基底细胞痣(癌)或角化囊肿综合征常有阳性家族史,被认为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角化囊肿较其他颌骨囊肿更易于继发感染。
病因
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或损伤刺激后,成油器的星网状层发生变性,并有液体渗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
囊肿的组织病理发生和原因尚未确定,大多认为发生自牙源上皮发育异常的早期阶段——牙板及其剩余,因此不少学者将其归类于始基囊肿,但角化囊肿可以含牙,其内容为白色或黄色的油脂样角化物质;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较易复发;组织学上衬里上皮增殖较为活跃。这些特点有别于始基囊肿,因此,二者宜分开讨论。
检查
可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X线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囊肿在X线片上显示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形的透明阴影,边缘整齐,周围常呈现一明显白色骨质反映线,但角化囊肿中有时边缘不可不整齐。
一般囊肿在X线片上显示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明阴影,边缘整齐,周围常呈现一明晰白色骨质反应线,但角化囊肿有时边缘不整齐。
鉴别
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人认为即始基囊肿。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的上皮肌纤维包膜均较薄,在囊壁的纤维包膜内有时含有子囊(或称卫星囊腔)或上皮岛。囊内为白色或黄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样物质。占牙源性颌骨囊肿的9.2%。
颌骨囊肿
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两大类。牙源性者即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非牙源性囊肿则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如面裂囊肿、亦可为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性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
含牙囊肿
是指环绕着未萌出牙或额外牙的牙冠,且附着于牙颈部的囊肿,属于牙源性囊肿。一般多发生于下颌骨,占含牙囊肿的75.0%以上,而发生于上颌骨者很少。本文报告1例少见的位于鼻底的含牙囊肿,其起源于鼻腔底壁的额外牙。含牙囊肿一般生长缓慢,但它可以膨胀性生长方式向周围扩展,压迫吸收周围骨质,甚至破坏上颌窦各壁而侵入眼眶、鼻腔及翼上颌间隙等部位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并发症
角化囊肿可转变为或同时伴有成釉细胞瘤存在,且其还有显著的复发性和癌变能力。
囊肿的一些患者,当囊肿的病源牙根端突入囊中,牙齿根尖骨质会被吸收倾斜或脱落。角化囊肿易继发感染,皮层吸收而致边缘不清楚,从而造成慢性感染骨质增厚致密,较大的囊肿可影响鼻腔、上颌窦腔、眶内及翼后窝等结构。
严重的患者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可形成面部畸形。对于囊肿患者进行手术后,术中稍不小心可引起其它术后并发症,且发病率较高,其中包括术后感染、复发及瘘的形成等。就颌骨囊肿疾病是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的。
治疗
一旦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引起邻近牙的继续移位和造成咬合紊乱。一般从口内进行手术,如伴有感染须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炎症后再作手术治疗。术前应作X线摄片,以明确囊肿的范围及邻近组织关系。
囊肿仍以手术摘除为主,对下颌角、升支处或较大的囊肿,应采用口外切口。以充分暴露术野,尽量在直视下彻底刮除囊肿,对疑有不彻底处,可去除部分骨质,并辅以苯酚(石炭酸)、硝酸银等腐蚀剂涂抹骨腔创面,或加液氮、电烧灼等局部处理以消除子囊,防止复发。对病变范围大,穿破颌骨并波及软组织,或囊肿已造成病理性骨折;以及多次行囊肿刮除术后复发者,应视其范围大小连同病变组织作颌骨节段切除或一侧下颌骨截除术,同时植骨修复缺损。
对上颌骨囊肿范围较广,累及上颌窦,而上颌窦本身有炎症者;或手术时与上颌窦穿通者,均应同时行上颌窦根治术,将囊壁与上颌窦黏膜同时刮除。严密缝合口内切口,骨腔内填塞碘仿纱条,并从下鼻道开窗引出,3~5天后逐步抽除碘纱条。
较大囊肿刮除后的骨腔可待其自行愈合,也可考虑用羟基磷灰石颗粒填塞,或采用自体碎骨(多取自髂骨),或联合应用碎骨+羟基磷灰石颗粒+胶原蛋白充填骨腔,以消除死腔及促进骨愈合。
对病变范围较大,已引起颌骨畸形但未穿破骨质的囊肿或青少年、儿童患者,可先采用口内开窗引流减压术待囊肿缩小、变浅后再行根治性刮除术。开窗时应同时切除部分囊壁送病理检查以证实。将开窗处黏膜内卷入囊腔,与囊壁组织相互缝合,建立囊腔与口腔的通道,并在此填入碘仿纱条,以保证日后引流通畅,碘仿可在术后3~5天逐渐抽出。但此法疗程较长,且应注意勿使引流口阻塞,需定期到医院复诊,对于外地病人不方便。
预防
1、早期预防
由于恒牙的形成、生长和发育是在胚胎期和儿童期完成的,因此,在儿童期要做好牙病预防,少食精制的甜食,每日刷牙2-3次。一旦发现牙病要及时治疗。
2、早期检查
在换牙期间,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口腔内有无畸形牙,到期该换的牙齿是否按期萌出,邻近未萌出牙的牙齿有无倾斜、移位等。如发现疑点,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拍一张口腔全景x线片,了解所有牙齿的位置情况。如发现恒牙在颌骨内有倒生、水平阻生、移位或恒牙被邻牙根阻挡不能正常萌出,应视情况及时拔除不能萌出的恒牙,并定期摄片观察。对于有面部肿胀史、经常抗炎治疗不能消除肿胀者,一定要摄片检查,以确定颌骨内有无囊肿形成。
对于本病的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防治关键。另外还需要注意,本病的患者中,大多数与死髓牙有关,因此应尽早处理由外伤、龋齿或畸形牙引起的牙髓病变,对预防或减少根尖囊肿的发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