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间隙感染治疗

发布时间:2013-04-27 09:25:34

分享

颌下间隙感染疾病治疗

手术治疗:下颌下间隙形成脓肿时范围较广,脓腔较大,但若为淋巴结炎引起的蜂窝织炎,脓肿可局限于一个或数个淋巴结内,则切开引流时必须分开形成脓肿的淋巴结包膜始能达到引流的目的。

下颌下间隙切开引流的切口部位、长度应参照脓肿部位、皮肤变薄的区域决定。一般在下颌骨体部下缘以下50px作与下颌骨下缘平行切口;切开皮肤、颈阔肌后,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如系淋巴结内脓肿应分开淋巴结包膜,同时注意多个淋巴结脓肿的可能,术中应仔细检查,予以分别引流。

疾病预后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后取决于三个方面:1.病原微生物因素如病原菌的种类、数量及毒力大小;2. 宿主因素如患者的性别、年龄、营养发育情况、重要器官脏器的功能情况,局部血液循环情况;3.干预因素如是否采取了适宜、合理的干预措施。在上述各种变量综合作用之下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结局有三种:痊愈,急性炎症转变为慢性炎症和炎症扩散。

疾病预防


预防方法:和感染微生物是构成发病的三个要素。首先,宿主的健康状态在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维持食物营养平衡,注意面部及口腔的卫生,及时治疗全身性疾病对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很重要的。其次,龋齿、牙周病、牙周炎的发生和微生物有密切关系,牙源性感染在各种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对龋齿、牙周病和牙周炎要做到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另外,小儿呼吸道感染时,病原菌可从咽喉部经淋巴途径引起下颌下、颈部淋巴结化脓性感染,这种途径造成的感染称为腺源性感染,应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