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浆

中浆
中浆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简称,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损害,形...

别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就诊科室:五官科 眼科 眼科综合 

医生指导:中浆常见问题 >>

介绍

中浆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简称,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损害,形成以黄斑部或附近视网膜神经上皮局限性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黄斑疾病。多见于25~45岁的男性青壮年,男女之比差异较大,约5~10∶1,90%以上为单眼发病,为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在3~6个月自行恢复,预后良好;视物变形和变小可持续1年以上。但部分易复发者,往往病程迁延,多次反复后可在后极部形成广泛的色素上皮继发性改变,导致永久性视力减退。

最新文章

如何预防中浆

容易与中浆混淆的疾病有什么

中浆病的诊断措施

导致中浆的病因是什么?

中浆与中渗的鉴别

中浆的治疗方法

中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浆的症状有哪些

关于中浆的检查措施

中浆是什么?

更多文章>>

症状

中浆的主要表现
①视力下降:视力减退的程度与黄斑部病变的轻重有关。病程迁延或多次复发者,可致永久性视力障碍。
②中心暗点:自觉眼前正中有一灰色或深灰色的圆形影子挡住视线,注视目标时看不清目的物,而目标旁边的东西反而清楚。此即与黄斑部相对称的暗点。
③小视症及视物变形:即视物变小及视物弯曲变形。因黄斑部渗出水肿,使视网膜圆锥细胞的间隙增加及排列不规则所致。
④眼底改变:检眼镜检查可见黄斑部有约1~3PD大小、边界清楚的盘状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区。脱离区色较暗,周围有反光晕,中心凹反光消失。发病数周后脱离区视网膜可见多数散在的黄白色小点沉着。恢复期视网膜下积液吸收,中心凹反光恢复,但仍可残留有光泽的陈旧性黄白小点和轻度色素紊乱。
⑤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所见:在动脉期或静脉早期,黄斑区出现一个或数个高荧光渗漏点,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渗漏点逐渐扩大增强。伴有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时,在动脉早期就有荧光勾画出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的范围,随着造影过程逐渐增强其亮度持续到后期,但其大小、形态始终不变,当正常脉络膜荧光消退后仍清晰可见。色素上皮脱失的陈旧性病变,造影时可见窗样缺损的高荧光。

病因

中浆患者中A型行为特征者比较常见,发病前常伴有应激情况发生,如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此时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水平升高,RPE细胞的屏障功能受损。其它高危因素还包括抽烟、酗酒、应用抗生素和抗组胺药物、自身免疫病、高血压、肾上腺肿瘤、性激素代谢异常等。

检查

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中浆典型的FFA表现是一个或多个RPE水平的荧光素渗漏,随造影过程表现为墨渍或冒烟状渗漏扩大,造影晚期在视网膜脱离区形成淡淡的盘状高荧光。慢性中浆患者可不表现为典型的荧光素渗漏点,代之以后极部视网膜弥漫的RPE脱色素或色素沉着引起的窗样透见荧光或色素遮蔽荧光,在此基础上有些患者合并存在RPE渗漏点。对于大泡性视网膜脱离恢复后的患者,可见到由后极向下的带状透见荧光区,此为RPE萎缩所致。大多数中浆患者合并浆液性RPE脱离,FFA表现为造影后期界限清楚、形态大小不变、染色均匀的高荧光池。
2.中浆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在造影早期和中期可见脉络膜血管扩张渗漏所致的高荧光区。这些高荧光区的范围常毗邻或包含FFA渗漏点位置。
3.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能定性、定量检测视网膜和RPE的浆液性脱离并追踪视网膜下液消退过程,为临床病程提供了客观的检测方法。
4.视野:急性期中心视野存在相对或绝对中心暗点,尤其是Amsler表检查暗点更明确,且有视物变形,恢复期后中心视野可以正常。但是对于病程长的病例,或反复多次发作病例,中心视野可能存在相对的暗点。

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典型的眼底表现和FFA、ICGA可以做出诊断。但须与下列眼底疾病鉴别。
1.脉络膜肿物。无论是良性或恶性,无论位于后极部或周边部肿物,均可能合并浆液性黄斑脱离,最多见于脉络膜血管瘤。对这些病例,应用间接检眼镜检查、FFA、ICGA以及眼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2.先天性视乳头小凹(congenitalopticpit):该病为先天性视神经发育异常,常在合并黄斑区浆液性脱离导致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时被发现,容易与中浆混淆。鉴别要点为(1)视神经乳头有典型的小凹状缺损;多位于视乳头颞侧边缘;(2)FFA显示小凹处早期低荧光,晚期高荧光不退,黄斑脱离区无RPE渗漏点;(3)OCT检查显示黄斑脱离与视乳头小凹相交通。
3.下方裂孔或较小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刚刚波及黄斑区时可类似中浆症状,散瞳详细检查眼底不难明确诊断。
4.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简称CNV):包括湿性老年黄斑变性以及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等一大类疾病。典型CNV病灶黄斑区灰黄色渗出伴出血,与“中浆”易于鉴别。当CNV很小合并黄斑浆液脱离且不伴出血时与“中浆”不易鉴别,这一类病例要靠FFA以及ICGA鉴别。
5.后葡萄膜炎如原田氏病,在疾病早期可以引起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浅脱离,但该病还同时合并玻璃体炎、视盘充血、全身病变、内界膜紊乱以及对抗炎治疗敏感,通过仔细询问病史、检查眼前节和后节及FFA,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6.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典型PCV的临床诊断比较容易,眼底黄斑区视网膜下浓密出血,ICGA显示脉络膜异常血管网以及脉络膜毛细血管末端囊样扩张。但孤立静止的的PCV表现可类似于中浆,这些不典型的PCV病例可表现为孤立的RPE脱离或者神经上皮脱离,甚至表现为中浆样的RPE渗漏点。此时,ICGA在鉴别诊断上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中浆患者ICGA表现为脉络膜血管的扩张和渗漏,而PCV时ICGA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末端囊样扩张。甚至有一些病例,年轻时曾患中浆,年老时呈现典型的PCV表现,提示中浆和PCV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手术治疗时误伤黄斑,脉络膜出血,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黄斑瘢痕等。

脉络膜出血,是内眼手术罕见的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无论出血多少由于其对视网膜的损害,可导致永久性视力障碍,特别是位于黄斑部的出血局部性脉络膜出血又限于脉络膜内者,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结节状或圆形团块,表面有视网膜血管经过,且该处视网膜呈烟雾状灰色或白色,视野在相应处出现暗点。


治疗

基于中浆属于自限性疾病这一认识,很多眼科医生奉行的中浆治疗策略是采用保守疗法。一种情况是不给予任何治疗,对疾病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另外一种情况是给予患者维生素C、维生素B1、路丁、地巴唑、肌酐等“安慰剂”治疗。由于中浆的自限性,这些治疗似乎也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保守治疗,多数患者于患病4~6个月后自行好转,但仍有5%的患者迁延不愈或病情加重导致视力严重受损。
此外,中浆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激光光凝治疗。

预防

1、平时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用眼睛,避免形成近视。切忌"目不转睛",自行注意频密并完整的眨眼动作,经常眨眼可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避免泪液蒸发。
2、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这样可使颈部肌肉轻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这是中浆病注意事项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
3、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多喝水对减轻眼睛干燥也有帮助。4、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注意中间休息,通常连续操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休息时可以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
5、不吹太久的空调,避免座位上有气流吹过,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边的湿度。6、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不熬夜。中浆病注意事项大家都清楚的吧。
7、调整荧光屏距离位置。建议距离为50-70厘米,而荧光屏应略低于眼水平位置10-20厘米,呈15-20度的下视角。因为角度及距离能降低对屈光的需求,减少眼球疲劳的几率。
8、如果你本来泪水分泌较少,眼睛容易干涩,在电脑前就不适合使用隐形眼镜,要戴框架眼镜。在电脑前佩戴隐形眼镜的人,也最好使用透氧程度高的品种。
9、40岁以上的人,最好采用双焦点镜片,或者在打字的时候,配戴度数较低的眼镜。

相关疾病

水肿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