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年人好发,为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Paget于1853年首先描述此病。
最新文章
症状
腕管综合征在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但原因尚不清楚。常见症状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夜间手指麻木很多时候是腕管综合征的首发症状,许多患者均有夜间手指麻醒的经历。很多患者手指麻木的不适可通过改变上肢的姿势或甩手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在白天从事某些活动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针线活,驾车,长时间手持电话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部分患者早期只感到中指或中环指指尖麻木不适,而到后期才感觉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均出现麻木不适。某些患者也会有前臂甚至整个上肢的麻木或感觉异常,甚至感觉这些症状为主要不适。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明确的手指感觉减退或散失,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萎缩或力弱。患者可出现大鱼际最桡侧肌肉萎缩,拇指不灵活,与其他手指对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对捏动作。
病因
腕管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是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卡压。腕管,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骨纤维管道。前者构成腕管的桡、尺及背侧壁,后者构成掌侧壁。腕管顶部是横跨于尺侧的钩骨、三角骨和桡侧的舟骨、大多角骨之间的屈肌支持带。正中神经和屈肌腱由腕管内通过(屈拇长肌腱,4条屈指浅肌腱,4条屈指深肌腱)。尽管腕管两端是开放的入口和出口,但其内组织液压力却是稳定的。腕管内最狭窄处距离腕管边缘约50px,这种解剖特点与腕管综合症患者切开手术时正中神经形态学表现相符。正中神经走行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紧贴屈肌支持带。在屈肌支持带远端,正中神经发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和拇对掌肌。其终支是指神经,支配拇、示、中指和环指桡侧半皮肤。
无论是腕管内的内容物增加,还是腕管容积减小,都可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最常见的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的原因,是特发性腕管内腱周滑膜增生和纤维化,其发生的机理尚不明了。有时也可见到其他一些少见病因,如屈肌肌腹过低,类风湿等滑膜炎症,创伤或退行性变导致腕管内骨性结构异常卡压神经,腕管内软组织肿物如腱鞘囊肿等。
有研究认为过度使用手指,尤其是重复性的活动,如长时间用鼠标或打字等,可造成腕管综合征,但这种观点仍存在争议。腕管综合征还容易出现于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机理不明,有观点认为与雌激素变化导致组织水肿有关,但许多患者在孕期结束后症状仍然未得到缓解
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本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电生理检查
电生理检查提示大鱼际肌肌电图及腕指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有神经损害征,对诊断有一定意义。
(1)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从腕掌近侧腕横纹至拇短展肌的正常时间间隔小于5ms,而在腕管综合征时其神经传导时间延长。
(2)肌肉电位测定:可见大鱼际正中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有失神经改变。
2.X线检查
X线平片可了解腕骨部位有无骨,关节病理改变。
3.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检查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在关节镜下可以了解腕管内的病理改变情况,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也可以在镜下做腕管松解术。
4.CT及MRI检查
腕部MRI和CT检查可提供有用的临床信息,可用以了解腕管内情况,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鉴别
很多疾病可以出现与腕管综合征相似的症状,如手指麻木,疼痛等,因此,应注意鉴别,防止误诊。
1、鉴别诊断中最主要的要与末梢神经炎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相鉴别。
末梢神经炎以手指麻木为主,疼痛较轻,多为双手,呈对称性感觉障碍,鉴别时困难不大。
2、神经根型颈椎病与腕管综合征的鉴别很重要,二者均可有手指麻木,疼痛,但治疗完全不同,同时,二者有可能同时存在,即同一个病人同时患颈椎病及腕管综合征,需要仔细区分,分别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特点是疼痛呈放射性,从颈部,肩部向远端放射,患者同时有颈部,肩部,上肢及手的症状,疼痛与颈部活动有一定关系,颈椎X线片及CT可显示颈椎退行性变,相应神经根孑L狭窄,疼痛及感觉障碍范围广,肌电图可提供鉴别诊断依据,腕管综合征表现为夜间手指疼痛,压指试验阳性,肌电图检查从近侧腕横纹到大鱼际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延长。
3、另外,还必须与周围神经炎,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痛风等相鉴别。
并发症
凡是挤压或缩小腕管容量的任何原因都可压迫正中神经而引起腕管综合征,Coles骨折畸形愈合,月骨前脱位,感染或外伤致软组织水肿,腕横韧带增厚,腱鞘囊肿,脂肪瘤,黄色瘤,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肥胖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紊乱,淀粉样变性或Reynaud病有时可合并腕管综合征,在病变的初期表现为正中神经的水肿和充血,逐渐由于压迫性缺血而造成神经内的纤维化,神经轴突压缩和髓磷脂鞘的消失,最后神经组织转为纤维组织,其神经内管消失并被胶原组织代替,成为不可逆的改变。
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患病早期、症状较轻者,可用小夹板等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1~2周,多数患者有效果。另外,可采用腕管内皮质类固醇激素封闭治疗。通常用曲安奈德(曲安西龙、确炎舒松A)0.5g加2%利多卡因1ml局部封闭,每周1次,用3~4周。封闭方法为:在远侧腕横纹紧靠掌长肌腱(如掌长肌腱缺如就在环指的延长线)尺侧进针,针尖指向中指,针管与皮肤成30°角,缓缓进入腕管约2.5cm。如果引起感觉异常,则需退出针头重新定位。有人调查,封闭3次后,81%的患者有缓解,持续1天至40个月不等,但通常2~4个月后复发。如果第一次封闭后无效,则不能再次封闭。还有人发现,局部封闭的效果和手术疗效密切相关,局部封闭效果好则手术治疗的效果必然好。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则必须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
2.手术治疗对症状严重、保守治疗2个月无效者应及早手术治疗。通常行腕横韧带切开腕管减压术。手术切口一般采用小鱼际桡侧缘凸向尺侧的弧形切口,并向腕上延长,这样可以避免损伤正中神经掌皮支。将掌长肌腱及桡侧腕屈肌肌腱分别向两侧牵开后即可暴露正中神经及腕横韧带,沿正中神经的尺侧由近及远切开腕横韧带,以免损伤正中神经回返支,因为有约23%的人正中神经回返支穿过腕横韧带至大鱼际肌(图3)。切开腕横韧带后,探查腕管内的情况,如正中神经与周围的肌腱滑囊粘连,则小心松解,如腕管内有新生物则手术摘除。腕横韧带切开后不需重建,止血彻底后缝合伤口。术后短臂石膏固定手于伸腕位7~9天,以免屈肌腱疝出,然后去掉石膏开始主动活动。
有人建议腕管切开后再在显微镜下行正中神经束组间松解术。但神经束组间分离可引起神经纤维撕断,术后神经内部或周围大量瘢痕形成,并可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还有人研究发现,单纯腕管切开和腕管切开加神经内松解两者的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因而神经内松解无多大意义,现很少应用。
关节镜腕管切开减压术:这一新技术近年来才开始应用,应用关节镜进行腕管切开减压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受到患者的欢迎。有人做过调查,其疗效和手术腕横韧带切开无明显不同,但关节镜腕管切开减压有正中神经或掌浅弓切断、血肿、腕部尺神经刺激等并发症,应注意避免。
预防
腕管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多数病人是因手,腕部活动过度所致,对于这类原因引起的病人预防工作是有意义的,其意义不仅在于发病前预防,而且还在于症状缓解后预防复发。
1.手及腕劳动强度大时应注意劳动间期休息,防止腕部正中神经持续性受压,中年女性在劳动中更要注意这一点,另外,在劳动前和劳动后放松腕部,充分活动腕关节,有助于防止腕管综合征的发生。
2.注意避免劳作中洗冷水,避免寒冷刺激和过度伸屈用力,注意局部保暖。
3.对于已经患该病的病人经过治疗后如症状缓解,要注意防止复发,要避免长时间手,腕强度较大的活动。
4.因外伤所致的骨折,脱位病人如有手指麻木,疼痛,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时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