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

跟腱断裂
跟腱是人体内最粗、最强大的肌腱,长约15cm,它位于小腿下段后方,连接小腿三...

就诊科室:骨科 骨外科 外科 普通外科 

医生指导:跟腱断裂常见问题 >>

介绍

跟腱是人体内最粗、最强大的肌腱,长约15cm,它位于小腿下段后方,连接小腿三头肌和跟骨,其主要功能是负责踝关节的跖屈,对于行走、跑步、跳跃等动作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跟腱断裂后患者的行走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跟腱断裂常见于运动中。

最新文章

跟腱断裂多久能正常走路

跟腱断裂后多久能恢复

跟腱断裂能完全恢复吗?

跟腱断裂后遗症怎样治疗呢

跟腱断裂多久可以开车 跟...

跟腱断裂最佳手术时间

有哪些跟腱断裂疤痕修复方法

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时间

跟腱断裂康复训练方案是什么?

跟腱断裂恢复后还能打篮球吗

更多文章>>

症状

多数跟腱断裂发生于运动中做弹跳或蹬踏动作时。患者常诉有足跟后方有“砰”的撞击感,随即出现提踵无力,无法完成蹬地、跳跃等动作。表现为行走困难及推进无力。查体最初表现为跟腱后方凹陷。随着软组织逐渐肿胀,这些体征常会被掩盖。常沿踝关节后方出现瘀斑和肿胀。最为简单可靠的检查方法,是通过挤压小腿后方肌肉(Thompson征)来判断腓肠肌-比目鱼肌复合体的连续性。在俯卧位时挤压患者小腿后方肌肉,如果不能使足部出现可对抗重力的跖屈,就可以确诊为跟腱断裂。还可出现“足过度背伸征”,这需要与健侧足的背伸角度相对比。但是急性损伤后这一征象常由于患者疼痛拒动而难以引出。除非受伤后的时间足够长,疼痛不那么明显时才能发现。

病因

平素长期静态生活,仅在周末参与体育休闲运动的生活方式导致急性跟腱断裂的发生率增加。跟腱断裂的发病率在工业化国家中为每年每10万人2~10例,而在世界其他国家却相当低。与其他类型的肌腱断裂相比(患者平均年龄超过60岁),跟腱断裂主要发生于年轻人中(平均年龄36岁)。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跟腱断裂中,男性占绝对比例,男女发病比例为2:1~19:1。人们已经认识到跟腱断裂在白领及生活方式更为静态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在气候温暖的5~8月份的“游玩季节”,由于体育活动的增加,跟腱断裂的发病率也较高。跟腱病变是最常见的与跑步相关的肌腱病变,在多年的长跑者中(跑龄超过10年),其发病率更高。

引起跟腱断裂的较为少见的因素有:皮质激素的使用(局部注射或者全身使用导致胶原坏死);合成类固醇的使用导致胶原发育异常及抗拉强度降低;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痛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功能不全、动脉硬化;既往的跟腱损伤或病变;感染、系统性炎性疾病;高血压及肥胖等原因。

检查

1.病史

急性跟腱断裂者多有明确的运动中损伤病史,大部分患者可清晰回顾受伤时脚踝后方有直接打击感或听到“砰”的一声,且损伤常发生于行突然暴发性弹跳动作时。

2.症状与体征

不能提踵、跟腱后方凹陷且伴有肿胀或瘀斑。查体时局部可触及缺损,Thompson征阳性。

3.影像学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可发现跟腱断裂,且对于确诊跟腱部分断裂最为有效;超声技术(US)可用来评价两个肌腱断端之间的距离;普通X线平片可用于判断是否伴有跟腱附着部位的急性撕脱骨折。


鉴别

临床上一般通过病史和临床体检基本上可以确定跟腱断裂的诊断。体检时可以在患者跟腱所在部位触及由于跟腱完整性消失产生的凹陷。此外,还可以让患者单足踮立,或者在患者屈膝位挤压小腿肌肉,观察踝关节活动强度。对于不能确定的患者,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协助诊断。

并发症

主要并发下肢功能障碍,失去行走功能。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可应用跖屈位石膏或者硬质可穿脱的足靴,可促使两跟腱断端相互靠近来促进跟腱断端愈合,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最初采用过膝关节的长腿支具,将膝关节限制于屈曲状态,而踝关节限制于跖屈状态,以最大程度降低跟腱张力。1个月后更换为膝下断腿支具,并随后不断减小跖屈角度。与手术治疗相比,非手术治疗后跟腱再断裂率较高(1.7%~10%),但其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失败或患者对愈后功能要求较高且希望尽早返回运动的病例,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样,其选择视术中探查所见跟腱损伤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各种肌腱缝合术以及选择邻近其他腱性组织进行的增加肌腱强度的技术。

近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大多数病例中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比非手术治疗更好的疗效。积极的术后处理带来了很多益处:功能进一步恢复、患者满意度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以及避免了石膏固定后的各种并发症(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或肌腱强度减低、僵硬)。目前,手术修复后辅以功能训练的治疗方式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而非手术疗法仅用于患者具有明显的其他医学问题,或者对于功能恢复预期不高的患者。


预防

第一,除采用一般创伤预防措施外,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治疗跟腱腱围炎,避免盲目地经常使用封闭治疗。

第二,加强躁陌屈、伸肌群的专门力量训练,如负重起踵、踝背伸抗阻练习等。同时,也应避免单打一的强度负荷过大、过分集中的躁关节背伸位发力练习。

第三,训练和比赛前应进行跟腱静力性牵拉练习3-5分钟。

第四,运动员应经常性进行踝跟部和小腿三头肌、腱的自我或相互放松按摩,尤其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后。


相关疾病

疼痛 肿胀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