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延长

骨延长
骨延长定义:即牵张成骨,就是将骨质切开,保留软组织和血供,采用特制的牵引装置...

就诊科室:儿科 小儿骨科 骨科 矫形骨科 

医生指导:骨延长常见问题 >>

介绍

骨延长定义:即牵张成骨,就是将骨质切开,保留软组织和血供,采用特制的牵引装置固定两端,应用张应力法则逐步施加拉力将骨段缓慢牵拉,不断刺激机体组织,激发人体组织再生潜能,使截骨间隙形成新骨,达到骨再生的目的。

最新文章

骨延长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骨延长的病因是什么

骨延长的并发症是什么?

骨延长的预防护理有哪些呢?

骨延长有哪些适应症呢?

骨延长的病因有哪些?

骨延长都有哪些适应症

骨延长的并发症是什么呢?

究竟骨延长都有哪些发病的原因呢?

骨延长的适应症是什么呢?

更多文章>>

症状

适应症及其意义
1.伴有外伤、骨感染症、先天性骨短缩、肿瘤及症侯群存在下肢不等长者。如果2cm以上肢短缩,走起路来,跛行明显,通过骨延长术一旦补足短缩的长度,步态可以改善。
2.手的指短缩。手工作上,穿鞋子、穿衣服时,有时不自由,通过手指的延长术,不仅外观改善,机能也能得到改善。
3.因肿瘤及先天性的原因,前壁及下肢不等长,不均衡,会引起磷近的关节的畸形及机能不全。通过骨延长术,骨的长度调整后,有时畸形也能得到矫正。
4.有人因先天性多发性软骨形成不全(侏儒症)骨代谢性疾病,上下肢成长障碍者,由于身材矮小,难以利用自动取款机和公用电话,时常感到日常生活不自由,有的人连大便坐便也上不去。有的连电微锅炉,公用电话都够不到,由于大腿过短而不能伸坐在椅子上,小腿短缩,坐在椅子上足不能着地,而造成坐位不稳。
5、上肢如果短缩,日常生活动作在很多情况下会引起功能障碍。例如学习及读书时,由于两肘不能安定而难以保持良好的姿势,坐位在原位移动时,不能用手支撑上肢,走路时躯干的平衡也难以维护。排便后手够不到后边擦屁股,在生活上也成了问题。
6.脊椎管狭窄症是侏儒症的严重合并症,必须尽力减轻转移向椎管的负担;上肢骨的延长能缓和移向椎管狭窄症的负担,有预防脊椎变性的功能。
四肢骨的延长术,在软骨发育不全(侏儒症)的患者,不仅外观上能得到改善,而且在日常生活上也能大大改善。
手术的适时年龄
在理论上讲,骨延长术从4岁到成年的任何一年,无论何种年龄都是可以的。但是,年龄过小,骨延长的骨因骨过小而手术困难,延长中的合并症及功能训练有时也难以进行。另一方面,由于年龄过高,虽然手术易于进行,由于骨形成的能力低下,仅是延长长短一项也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到目前为止,就经验而论,在指限于一个部位的延长,一般认为只要在10岁时进行。
在侏儒症低身材及上肢延长情况下,由于延长时间过长,必须按计划进行。四肢延长时,最初应行两胫骨,延长10cm,需时间为10个月,8岁时进行。在这个时间,在延长中的各种并发症都能处理,功能训练也能积极的配合。胫骨延长完成之后,在延长肱骨10cm,须时7-8个月,最后,再做股骨延长10cm,延长时间为8个月。这时,小腿、肱骨、大腿骨都延长完成,如有希望,数年后再延长也是可能的。
延长术用的器械有多种多样,但原理相同。手术后一周间以1日4回,每回0.25mm平移,每日延长1mm。不同年龄不同病症不同部位延长法及长度有所不同。

病因

骨延长的治疗原因主要是在于骨短缩或发育不足想要改善的情况。
患肢(骨)短缩:由于疾病导致的局部骨骼变短的情况,如外伤及骨髓炎治疗药物后致骨缺损,或手术治疗失败后造成的肢体短;
先天性肢体短缩(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导致的局部骨骼变形,不足正常大小的情况);
骨疾病造成发育障碍短缩。

检查

首先,做好骨延长的康复应注意被拉长的患肢有拉伤神经、血管之可能,随时检查患肢,发现足趾皮肤发凉、颜色发白或变紫、脚足趾麻木疼痛或足趾活动不灵等情况,应立即找医生处理并停止延长小腿。在小腿钢针穿透的针眼部位应每天滴3次酒精,防止感染,如针眼有渗血或流脓的情况应找医生处理。
其次,做好骨延长的康复还要每天检查固定钢丝的螺钉是否松动,如有松动要及时调整固定好。短腿每天延长1毫米,分4次调节延长螺丝,即每次延长0.25毫米,直到预定的延长长度。手术后第4天即可以下地扶拐站立,但不能患肢单独站立。

鉴别

真性长短腿:
所谓真性的长短腿,是指确实两条腿的长度有差别,鉴别的手段是拍双下肢全长片,这样就可以看出腿短的位置和程度,以及导致腿短的原因。一般来说,导致长短腿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类,神经损伤(如刀砍、注射、小儿麻痹)、骨折、幼年时的骨髓炎、股骨头坏死、髋脱位、特发性的(天生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或者先天性胫骨弯曲症、骨骺损伤、肿瘤切除后等等。
真性的长短腿,肯定需要延长短腿来矫正,这就要借助Ilizarov技术,或者内外结合骨延长技术,只要措施得当,最终的结果比较满意。
假性长短腿:
所谓的假性长短腿,是指患者两条腿并没有实质上的骨长度差异,但表现为两腿不等长,就是个假象,这种情况一般是患者在某种姿势时出现,并非永远保持长短腿的姿态。
假性长短腿常见于儿童的髋关节滑膜炎、髋关节扭伤、髋部肌肉痉挛、臀肌挛缩症、脊柱侧弯、骨盆外伤后倾斜等情况。
鉴别的方法,除了拍双下肢全长片之外,通过仰卧位双膝并拢也能分辨,如果是假性的,两个膝盖的髌骨是一样的高,而真性的则不可能。

并发症

骨延长超过5cm,就会发生磷节关节的拘缩,通过训练不能解决时,必须作肌腱延长术。有时会发生钉眼感染,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处理。肱骨延长时,有时会过度的延长会发生桡神经麻痹。延长器械拆去后,有时在一月内发生骨折,骨折可用石膏或肢具保护。

治疗

四肢延长时,最初应行两胫骨,延长10cm,需时间为10个月,8岁时进行。在这个时间,在延长中的各种并发症都能处理,功能训练也能积极的配合。胫骨延长完成之后,在延长肱骨10cm,须时7-8个月,最后,再做股骨延长10cm,延长时间为8个月。这时,小腿、肱骨、大腿骨都延长完成,如有希望,数年后再延长也是可能的。

预防

骨延长手术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肢体不等长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效果好,现已成为延长四肢长骨及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有效手段,尤其是传统方法难以施治的各种伴软组织缺陷的多发畸形,为现代矫形外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由于技术操作复杂、手术风险大,稍有不当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导致手术的失败,因此该手术要求很高,需要有精良的手术器械和高水平的医生,准确无误地进行骨延长,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并且术后必须严密观察肢体感觉、运动、血液循环,根据延长的不同阶段及骨再生情况而实施相应治疗,进而确保手术成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关疾病

骨髓炎 骨缺损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