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会得抽动症

发布时间:2024-06-24 12:34:36

分享

临床上很多家长迷惑不解,“家里老人说娃不就是爱咧嘴、吸个鼻子嘛,没事儿,就是坏毛病,没必要去医院看医生!”、“孩子喉咙老爱出声音,总以为是嗓子不舒服,平时给泡点润嗓子的茶喝,没当回事儿。可是这刚上一年级,老师找我谈话好几次,说孩子嗓子出声音已经影响课堂纪律了,这可怎么办呀……”、“我家孩子眨眼睛、皱眉一年多了,去眼科开过不少眼药水,也不见好转,没想到最后是抽动症……”今天,我们针对家长刚接触抽动症时的一些常见疑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什么原因会引起抽动症?(抽动症的病因)

儿童抽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和遗传、心理、环境、生物等因素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家庭管教过严、感染后自身免疫损害等因素与儿童抽动症发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

二、需要做什么检查来诊断孩子得了抽动症?(抽动症的诊断)

很多家长都会问:“大夫,做什么检查能诊断出抽动症呢?”其实,医疗界还没有一项检查或指标能来特异性地诊断抽动症。虽然我们知道的很多检查(比如脑电图、头颅CT或MRI、实验室检查等)属于客观指标,但主要价值在于排除其他疾病或者辅助诊断。国内外专家在抽动症的诊断中,都是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主要是根据孩子的临床表现(包括询问详细的病史和临床症状)来进行诊断,所以家长在带孩子来就诊的时候,尽量详细地描述孩子的症状对准确诊断很重要。目前最新国际诊断标准主要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为参考,把抽动症分为3个主要类型:(1)Tourette氏障碍、(2)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3)短暂性抽动障碍。

三、抽动症不治疗的话,能自愈吗?(抽动症的预后)

门诊有不少家长都会问这个问题:“如果不治,孩子慢慢长大以后抽动症能好吗?”首先告诉大家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消息:研究表明,的确有一部分抽动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减轻或缓解。但是在症状自行缓解之前,抽动症状的反复波动会损害孩子的学习、社交等社会功能,从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抽动症儿童容易存在许多共患病,如多动症、强迫症、情绪障碍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会造成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逆的消极影响。再严肃地告诉大家,部分抽动症患儿的症状非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在成年期加重进而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就属于难治性病例了。

四、孩子得了抽动症,应该怎么治疗? (抽动症的治疗)

抽动症的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重。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1)常用西药包括: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以氟哌啶醇、硫必利、阿立哌唑、舒必利等为常用药;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以利培酮、奥氮平等为常用药物;中枢性α受体激动剂,以可乐定为代表,尤其适用于抽动障碍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相关行为问题的治疗。但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嗜睡、体重增加、锥体外系反应、心电图改变等不良反应。(2)中医药治疗:中药、针灸、推拿治疗经长期临床验证,也可取得较好疗效。临床辨证施治以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头针、体针、耳针)等特色治疗方法。(3)神经调控法:如经颅微电流刺激,通过夹在耳垂上的电极片,产生微安级别的微电流刺激大脑,改善异常脑电波,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和应激激素的分泌,使之重新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4)心理行为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担负着辅助药物治疗的作用。既可以改善抽动症状,又可以改善儿童社会功能和干预共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