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可以表现为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或者小儿肥胖症等。蛋白质-...

就诊科室:儿科 小儿内分泌科 

医生指导: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常见问题 >>

介绍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可以表现为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或者小儿肥胖症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有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急性发病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有多种营养素缺乏。临床常见三种类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小儿肥胖症:是由于能量的摄入长期超过人体能量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的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儿童肥胖症呈逐步增多的趋势。肥胖不仅影响小儿的健康,还将成为成年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等疾病和猝死的诱因,因此对本病的防治应引起社会及家庭的重视。

最新文章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是什么?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自我检查的方法?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有哪些常见的...

怎样预防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有哪些症状?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的发病原因有...

怎样治疗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的并发症有哪些?

更多文章>>

症状

体重不增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随即体重下降,久之身高也低于正常。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首先累及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腹部皮下脂肪层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病程的进展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初起仅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身高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之,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停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状若老人,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肌肉萎缩、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脉细无力,食欲低下,常腹泻、便秘交替、部分小儿可因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而出现浮肿。


病因

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水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水肿型。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

1.喂养或饮食不当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必须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优质蛋白,才能满足需要,如果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即可致病。

2.疾病诱发

最常见者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先天畸形,如婴幼儿腹泻、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唇裂、腭裂等,急、慢性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长期发热,恶性肿瘤,先天不足或生理功能低下(早产、双胎)等均可引起营养不良。


检查

根据小儿的年龄,喂养情况,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及其它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和体征,典型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轻症患儿易被忽略,需通过定期生长监测、随访才能发现。确诊后还需详细询问病史和进一步检查,以做出病因诊断。

鉴别

PEM的诊断主要根据摄食史和临床表现确定,如皮下脂肪消耗、体重减轻、水肿、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IGFBP-3降低,前白蛋白降低等。当肾功能正常时,24h尿肌酐/身高比值降低的程度和动态观察,可对本病的诊断和严重程度提供客观的依据(成人男、女性正常值分别为10.5mg/cm和5.8mg/cm)。水肿型PEM患者可出现明显水肿伴腹水甚至胸水,须注意与心、肝、肾疾病所致的水肿或浆膜腔积液鉴别。PEM患者伴贫血时需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贫血鉴别。严重PEM患者可出现血清T3、T4水平降低(低T3/T4综合征),应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鉴别,水肿型患者的皮肤改变需与糙皮病鉴别。

并发症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并发症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身高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之,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停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状若老人,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肌肉萎缩、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脉细无力,食欲低下,常腹泻、便秘交替、部分小儿可因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而出现浮肿。

治疗

要及早发现轻症,防止其发展为重症,其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和治疗合并症。

(1)去除病因应查明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迅速改进喂养方法。

(2)调整饮食及补充营养物质应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能力和对食物耐受情况逐渐高速饮食,不宜操之过急,尤其对于中、重度患儿,热量和营养物质供给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否则引起消化紊乱反而加重病情。

(3)促进消化

(4)处理并发症如腹泻所致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休克,自发性低血糖各种继发感染,维生素A缺乏症所致的眼部损害等。


预防

1、应加强卫生营养的普及教育,尤其注意孕妇、乳母、婴儿、儿童的合理营养,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2、最重要的治疗是摄入均衡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补充B族维生素。如频繁呕吐或胃肠道并发症不能进食,应给予肠道外营养,经肌内或静脉给予足够的维生素。


相关疾病

冠心病 高血压 便秘 糖尿病 痛风 中毒 早产 营养不良 小儿肥胖症 营养缺乏症 休克 胆石症 吸收不良综合征 婴幼儿腹泻 低血糖 水肿 积聚 脱水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