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当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中并且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新生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进展迅速,病情险恶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
最新文章
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在早期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包括精神不好、反应不佳、哭声减弱无调以及奶欲减退等。在疾病进展时的主要表现为:
1.体温改变多数足月儿表现为发热;而早产儿与未成熟儿则主要表现为体温不升,少数新生儿可出现体温不稳定。
2.黄疸表现黄疸过重、消退延迟或在消退后再出现,以及黄疸原因无法解释。
3.肝脾肿大由于炎症反应与脏器的受累而先后出现。
4.激惹与四肢肌张力改变部分新生儿可出现兴奋-激惹症状,也有部分早产儿可表现四肢肌张力减退。
病因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未成熟,免疫功能较差,极易发生感染,发生感染后很难局限而导致全身广泛炎性反应,病情进展较快。常见病原体为细菌,但也可为霉菌、病毒或原虫等其他病原体。
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一旦考虑败血症,应尽可能在全身抗生素应用前做实验室检查。
1.非特异性检查
(1)周围血象:新生儿周围血象的白细胞总数波动很大,白细胞总数可高可低,因此只有在明显增高(>20×109/L)并出现杆状核细胞≥20%时才具有诊断意义;而白细胞总数减少(
鉴别
1.颅内出血、窒息败血症有呼吸暂停、震颤、抽搐、前囟凸出、表示有神经系统侵犯时,尤其是初生1周内患儿,应与颅内出血、窒息等鉴别。后者发病早,多在生后1、2天内起病,有产伤史。有神经系统先天畸形并发脑膜炎时,也应与败血症鉴别。
2.呼吸道疾病败血症早期症状可有呼吸困难、急促、发绀等,应与气胸、肺炎、未成熟儿原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膨胀不全等鉴别,必要时可摄胸部X线片以协助诊断。
3.消化道疾病腹胀、呕吐、大便次数多或减少,是肠道原发病的表现,也可在败血症时出现,应分析各症状的发展和因果关系。对肠菌类引起的败血症应提高警惕。
4.血液病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酶的缺乏也可表现黄疸、贫血、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但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并无感染征,可与败血症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鉴别。新生儿出血症须与败血症并发出血者鉴别,前者无感染灶,输血和维生素K治疗可获痊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先天性白血病应与败血症鉴别,可由血常规检查协助诊断。
5.新生儿肝炎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皮肤黄染明显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轻,故常常误诊。新生儿败血症出现黄疸的机制除细菌毒素引起的溶血外,与肝细胞的损伤、肝脏排泄胆汁障碍及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胆红素在肝脏结合过程受到抑制有关。所以部分患儿血中转氨酶及直接胆红素升高,临床常误诊为肝炎综合征而延误治疗。
患儿无肝炎接触史,与其母HBsAg全部阴性。实验室检测,多数患儿白细胞数增高,选用抗生素治疗症状迅速好转。同时有局部感染灶更是诊断败血症的重要线索。而没有明显感染灶的新生儿败血症惟一依据是血培养。因此当患儿出现原因不明的黄疸时,应想到败血症的可能并早期采血做细菌培养。如果一次血培养阴性而又高度怀疑败血症时,应反复做血或感染灶的渗出物的细菌培养以提高阳性率。
6.其他感染单纯疱疹、巨细胞包涵体病、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均可在新生儿期发生,其症状与败血症相似。单纯疮疹病毒感染,半数可无疱疹,只有全身症状。柯萨奇病毒可引起发热、厌食、呕吐、苍白、发绀、呼吸困难、肝大、黄疸、出血等,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和脑膜炎,多在初生2周内发病。另外,弓形虫病、球状孢子菌病、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等少见病,有时也应与败血症鉴别。
并发症
1.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最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有时神经系统症状并不明显,但已并发此症。因此要提高警惕,及早作脑脊液检查。
2.肺炎或肺脓肿其次易发生肺炎或肺脓肿,出现呼吸系统症状。
3.迁移性病灶如蜂窝组织炎、骨髓炎,肾盂肾炎也偶可发生。
4.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sdysfunctionsyndrome,MODS)感染扩散的严重结果往往为MODS。
治疗
1.抗生素治疗
依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用药原则:早用药,合理用药,联合用药,静脉给药。疗程足,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2.处理严重并发症
监测血氧和血气,及时纠正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及时纠正休克,积极处理脑水肿和DIC。
3.清除感染灶。
4.支持疗法
注意保温,供给足够热卡和液体。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5.免疫疗法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预防
1.做好围生期保健对孕妇定期作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胎膜早破、宫内窒息或产程过长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有感染与发热的母亲应用广谱、通过胎盘屏障的抗生素。对有窒息的新生儿的复苏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对高危儿加强监测可能发生败血症的高危新生儿应严密监测。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吮奶、精神状况及体温变化。
3.做好皮肤、黏膜护理应特别注意保持口腔、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避免感染或损伤。不要挑“马牙”,割“口腔脂肪垫”,不要用粗糙不洁的布巾擦洗新生儿口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如有感染性病灶,应及时处理,并应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相关疾病
心肌炎 低血压 脑膜炎 腹泻 肝炎 肺炎 呼吸衰竭 流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性贫血 败血症 脑脓肿 中毒 气胸 胸腔积液 脑水肿 胎膜早破 产前检查 分娩 血液病 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单纯疱疹 性病 黄疸 弓形虫病 柯萨奇病毒感染 腹胀 肝大 低血糖 先天性白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 脑室炎 破水 早产儿 马牙 葡萄球菌感染 厌氧菌感染 组织胞浆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