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tetanus of newborn)是由破伤风厌氧芽孢梭菌由...

就诊科室:儿科 新生儿科 

医生指导:新生儿破伤风常见问题 >>

介绍

新生儿破伤风(tetanusofnewborn)是由破伤风厌氧芽孢梭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的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

最新文章

新生儿破伤风预防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

新生儿破伤风治疗

新生儿破伤风鉴别

新生儿破伤风并发症

新生儿破伤风症状

新生儿破伤风传染途径

新生儿破伤风病因

患上新生儿破伤风疾病后有哪些症状呢?

患上新生儿破伤风疾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更多文章>>

症状

潜伏期3~14天,多为4~7天,此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也愈高。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有助于早期诊断。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紧张,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青紫之窒息。痉挛发作时患儿神志清楚为本病的特点,任何轻微刺激即可诱发痉挛发作,经合理治疗1~4周后痉挛逐渐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能吮乳,完全恢复约需2~3个月。病程中常并发肺炎败血症

病因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

检查

1.周围血象

可因脐带继发感染或持续痉挛引起的应激反应而呈感染性血象,中性粒细胞增高。

2.细菌培养

脐部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出破伤风杆菌,但仅部分患儿阳性。

3.脑脊液

脑脊液检查正常。

4.X线胸片

检查可明确有无继发肺部感染。

5.脑CT

无明显异常,无颅内出血表现,可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症引起的惊厥鉴别。

6.脑电图检查

无明显异常。


鉴别

新生儿破伤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项背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肌肉抽搐,患者颅内压增高,伴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高热,嗜睡等,脑脊液检查可作出鉴别。

2.狂犬病多有被狂犬,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而产生临床上所称的恐水症,膈肌收缩,产生大声呃逆如犬吠之声。

3.手足抽搐症强直痉挛主要限于手足,但无牙关紧闭及苦笑面容。

4.新生儿惊厥不一定在4~8天发病,一般无口撮唇紧,面呈苦笑等表现,有多种病因引起,可查出原发疾病。


并发症

1、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

2、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

3、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4、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5、肺炎、脐炎、脐出血、败血症、硬肿症及心力衰竭等。抽搐频繁,不能咳出呼吸道分泌物,极易造成痰液阻塞。

治疗

1.护理

将患儿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尽量减少刺激以减少痉挛发作。痉挛期应暂禁食,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症状减轻后试用胃管喂养,脐部用3%过氧化氢清洗,涂抹碘酒、酒精。

2.抗病毒

只能中和游离破伤风病毒,对已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毒素无效。因此,越早用越好。

3.止痉药

控制痉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地西泮安定,缓慢静脉注射,5分钟内即可达有效浓度。但半衰期短,不适合做维持治疗,4~8小时1次。

(2)苯巴比妥钠静注,可与安定交替使用。

(3)10%水合氯醛胃管注入或灌肠,作为发作时临时用药。

4.抗生素

青霉素或头孢菌素、钾硝唑、静脉滴注,可杀灭破伤风杆菌。


预防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必须严格处理,目前已在开展的给孕妇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方法能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一旦发现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就应迅速送医院诊治。严格执行新法接生完全可预防本病。


相关疾病

肺炎 败血症 皮肤过敏 破伤风 

目录

  • 介绍
  • 最新文章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鉴别
  • 并发症
  • 治疗
  • 预防
  •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