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三级甲等

深圳市宝安区裕安二路25号(地图位置)

联系电话:

0755-27956811

科室医生:

点击选择科室查看 >>

医院简介:

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原宝安中医院)位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特区西北部,毗邻香港、珠江口。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在原深圳市宝安中医院基础上集团化发展而成,经过32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集团),集团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广东省中医名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医院、全国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卒中中心、广东省胸痛中心、深圳市卒中中心、全国第二批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全国第三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广东省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 历史沿革1988年4月宝安县中医院开始筹建;1990年1月宝安县中医院正式投入使用;1993年1月由宝安县中医院更名为宝安区中医院;2002年,宝安区中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013年,宝安区中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5年11月27日,500张病床的新住院大楼投入使用;2015年12月20日,乘着宝安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东风,宝安区委区政府以深圳市宝安中医院为龙头组建了“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深圳市宝安中医院正式更名为“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2016年12月22日,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针灸康复医院正式开业;2020年7月1日,深圳市首家中医医养融合医院、首家社区医院,宝安区燕罗社区医院正式开业。 医院文化我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人才立院,科技强院,文化兴院”的发展理念,继承、发掘、宣传和普及中医药文化,通过用“医院精神”感染人,用“医院品牌”凝聚人,用“医院形象”吸引人,不断将祖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精髓发扬光大,经过32年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文化体系:医院的核心价值观是“大医精诚”、医院精神是“以人为本,诚信和谐,弘扬国粹,务实创新”;医院的办院宗旨是“传承岐黄医术,造福百姓安康”;医院的使命是“德艺求双馨,全心为人民”;员工理念:职业道德好、业务技术好、规范服务好、遵纪守法好、沟通协调好、团结互助好;服务理念:仁心仁术,呵护健康。医院的愿景是“发挥中医药特色,把我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现代化综合中医院”。 医院规模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在原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基础上集团化发展而成,规划建设由“1总院、5下设医院、5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组成的三级诊疗体系,打造“预防、治疗、康复、养老”四位一体的中医药服务模式,建成智慧化、现代化的先行示范中医医院集团。集团将规划建设病床数4000张,门诊量可达500万人,年出院病人7万人次。目前(集团)总院设置床位840张,集团拥有47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另设有2家分院(针灸康复医院、燕罗医养融合医院)、15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院现有员工1690名,其中博士后3名,在站博士后3名,博士49名,高级职称26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级名中医11名,市、区级名中医10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41名。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石学敏院士、973首席科学家许能贵教授团队等权威中医名家及专家团队70余名,建立了包括中国工程院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在内的名老中医工作室,为集团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学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院特色医院走中医药特色发展之路,“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并重”。能开展三级甲等中医院的所有诊疗项目,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病诊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特色和优势,部分诊疗项目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注重提高现代医疗技术水平,能开展现代医学的前沿技术,如后腹腔镜下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血液透析滤过、微创腔镜诊疗技术、人工全髋、膝、肩关节置换术等各类手术及急救技术等。 学科建设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致力于打造优质学科群,突出专科特色,以提高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范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增强专科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患者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医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临床专科。其中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个(康复科),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1个(康复科),省中医名科1个(康复科),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个(骨伤科),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0个(康复科、骨伤科、糖尿病科、儿科、针灸科、心血管病科、老年病科、皮肤科、治未病中心、中药临床药学),市级中医临床重点、特色专科10个(康复科、糖尿病科、心血管病科、儿科、骨伤科、肝病科、妇科、肛肠科、针灸科、中医护理),省级示范社康中心1个(宝文社康),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1个(凯旋社康)。 科研成果医院通过制定各种措施加大力度鼓励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医药创新中心是医院基础科学研究公共平台,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拥有罗氏480II快速实时荧光定量PCR仪、Biotek Syngene H1全功能微孔板检测仪、Nanodrop One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Syngene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Thermo 1379生物安全柜等先进科研仪器设备,建立了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学仪器室,细胞培养间,PCR室,样本储存室等科研平台,可进行蛋白/基因表达研究、干细胞研究、分子靶向研究等工作。依托中医药创新中心的建设,医院于2016年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石学敏院士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实验室,宝安区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挂靠单位。目前与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兰迪•谢克曼”团队、美国密西根大学余小强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重点团队“中医药调控干细胞(团队)”等开展合作,联合开展中医药应用的科学研究。同时,该中心设有专职科研人员12人,包括出站博士后1名、在站博士后3名等;组建了10个以PI为核心的科研团队。2019年医院共获得各级科研立项74项,其中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3项、广东省教育厅项目2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委项目2项,宝安区科技局科研项目立项67项;全院已经发表SCI文章20篇,影响因子:40.252;医护人员发表论文18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2篇,主编专著20部;获得“一种颈椎康复艾灸装置”等专利14项。 教学工作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和研究生培养基地、多家中医高等院校教学医院、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医院开设了占地约6000平方米的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救、骨伤、针灸推拿、体格检查、PBL室等8个训练室,并多次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医院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通过教学相长、科教兴院,有效促进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医、教、研的协调发展。2019年,医院成功申报市级以上继续教育项目58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29项,市级21项。举办大型学术活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等4项新修订标准临床推广应用培训班”、“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学习班”、“2019深圳宝安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及“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系列讲座”、“张素芳教授小儿推拿手法传承提高班”等院内学术讲座共计60余次,有效提升职工的医疗技术及理论水平。 医疗设备医院构建了先进的现代医学平台。拥有MR(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MAGNETOM Prisma)、128层螺旋CT机、DR(乳腺钼靶DR机、无限双板DR)、DSA(全数字化通用型平板血管造影系统 Artis zee Ⅲ ceiling)、钼靶、电子胃肠镜系统、检验科生化仪(贝克曼AU5800)、产前四维彩超、超声科心脏四维彩超、侧路脊柱微创手术系统等与医院发展相配套的医疗、科研、教学仪器设备,数字一体化手术室。同时,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实现了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的网络管理。 集团根据宝安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正不断加快中医医疗、科研、教学、文化建设,同时着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促进“老有颐养、病有良医”,助力宝安区打造优质健康共同体,建设先行健康示范区,为市民提供更全面、多元化、优质、便捷的中医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