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下来的难言之隐——子宫脱垂,该怎么解决?

快问医学团队审核通过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让广大妇女同胞恨之入骨的妇科病——子宫脱垂。

一般来讲,女性骨盆底有肌肉和韧带,她们像一只强有力的手,托起了子宫,是不会下垂的。

但是如果她们受伤了,子宫就失去了依靠,不可避免的就“掉”下来了。

哪些原因会使盆底肌受伤呢?

01 怀孕分娩

分娩时,过早屏气用力、急产、滞产,尤其是困难的阴道手术产都有可能使子宫韧带、子宫旁组织和骨盆底肌肉与筋膜过度伸展或撕裂。

随着女性产次的增多,盆底肌受损程度也可能会叠加,增加子宫脱垂的风险。

产后如不注意保健,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这些组织的“产伤”恢复不良,将影响子宫支持,成为日后子宫脱垂的主要因素。

02 盆腹腔压力

长期腹压增加,如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长期重体力活等,迫使腹压增加,也会导致子宫脱垂。腹型肥胖,也可因腹压增加而导致子宫脱垂。

03 年龄

子宫脱垂常发生于晚年,或在绝经后方始加剧,这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子宫支持组织萎缩和缺乏张力的缘故。

子宫脱垂有哪些症状?

轻度的子宫脱垂,子宫尚未脱出阴道口,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不影响受孕、分娩、妊娠,但是会影响生活质量。

随着病情进展,因为对子宫韧带一些牵拉,会有下坠感、腰骶部酸痛、及肿物脱出,同时导致排尿困难,尿失禁,便秘等。

重症子宫脱垂可明显感觉阴道口具有块状物脱出,经休息可自行还纳,部分患者即使用手也无法还纳,时间长会导致局部有糜烂、出血、感染。

子宫脱垂如何防治?

预防要做到以下几点:

适当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

避免长期站立或下蹲、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保持大小便通畅;

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控制好体重,避免肥胖等。

若已经轻度子宫脱垂,可行锻炼肛提肌,具体方法:用力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不少于3s,松弛休息2-6s,连续15-30min,每天3次;或每天做150-200次,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

使用子宫托:在阴道里放一个器械通过物理方式把子宫往上拖起来;

对于严重患者,可能就需要手术才能达到恢复。

 

参考资料:

[1]李玉宏.如何防治子宫脱垂[N].大众健康报.2021-01-07

[2]刘明,吕斌.子宫为何“掉”出来[N].大众卫生报.2009-06-25

[3]庞悦娟.子宫脱垂康复锻炼法[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07-16

感觉有用 女性
推荐阅读
找医生 发现 新人一元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