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已经变成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根据WHO的统计,HCV感染在世界范围使将近一亿七千万人成为了慢性肝病患者。据统计在急性HCV感染后有达85%的患者会转变为慢性,并且在此后的20至30年间其中5-20%的人会最终因为肝脏不断进展的纤维化而进入肝病的终末阶段肝硬化。更为严重的是,一旦肝硬化出现,患肝细胞性肝恶性变的风险将会每年递增约1~2%。
丙肝分为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急性丙肝早期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下降、恶心、厌油、乏力甚至尿黄等。如果急性丙肝的症状被忽略,它就可能转化为慢性丙肝。80%以上的慢性丙肝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极少数患者会感觉轻微乏力、饭后不消化等。
我们该如何早期发现丙肝?
1、了解早期症状
丙肝是一种慢性病毒性肝炎,丙肝大多数早期没有任何的症状,而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慢性肝炎,表现为乏力、厌油腻、体力下降、恶心、肝功能异常。
如果发现不及时也会出现丙肝后肝硬化,甚至是肝脏恶性肿瘤,所以对于丙肝的早期诊断,是提高丙肝治愈率的最主要手段。
2、筛查高危人群
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是和其传播途径相关。丙肝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和不良的性行为。那么对于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就包括了有家族当中有丙肝的患者,长期的吸毒或者是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纹身、修脚、针灸以及同性恋。
那么不洁的献血、输血也是导致慢性丙肝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要进行尽早的丙肝的筛查,包括丙肝抗体以及丙肝病毒RNA的检测。而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者是出现了有肝硬化等丙肝终末期表现,也要进行丙肝相关的病毒学检查。
怎样知道自己已经得了丙肝呢?
丙肝的病人有可能会有一些肝病的临床表现,比如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甚至出黄疸。如果有这些症状的病人,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丙肝的检查主要要通过丙肝抗体跟丙肝RNA的检测来诊断。
如果仅是丙肝抗体阳性,但是丙肝病毒核酸是阴性,这种情况提示是既往感染了丙肝,现在没有丙肝活动,不需要治疗。但是只要丙肝病毒量检测是阳性,那就说明有丙肝,需要抗病毒的治疗。
抗病毒药物现在用得最多就是小分子药物,包括吉二代、吉三代等。丙肝抗病毒治疗临床的治愈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小分子药物的疗程比较短,一般十二周,有肝硬化的病人二十四周,副作用也比较小。
除了肝脏损害本身,丙肝病毒还可以引起一些肝外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是在临床上也得到了特别的关注,比如说有研究认为丙肝病毒感染以后,可以诱发身体的免疫反应,出现丙肝相关的肾小球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紊乱等等。
另外,说一下关于丙肝是否能治愈的问题。当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每个人会有自身的免疫反应,如果免疫力也足够强大,完全有可能把丙肝病毒清除掉,从而达到自愈的现象,其实是不需要治疗的。不过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建议每年到医院复查一次。
参考文献:
《丙肝有预防疫苗吗如何预防丙肝》,李云峰,2020,007(006) - 247~248 - 共2页
《关注丙肝》,秦红,2012,000(006) - 20~21 总页数:2
《丙肝治疗进展》,宋炜,年:2010, - 00000035~00000037 总页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