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如何防疫?能正常出行?请查看这份指南

快问医学团队审核通过

元旦假期就要开始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出行,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1.加强个人防护

注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自觉做自己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到人群密集场所、通风不良场所、医疗机构三类场所要佩戴口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人员要自觉佩戴口罩、及时就医,做到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  

2.科学安排出行 

元旦、春节期间要合理安排行程,减少不必要出行,有条件的旅客尽可能错峰出行,避开元旦、春节假期前后高峰期。

如果准备跨地区出行,要提前了解当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了解目的地近期是否有病例或疫情发生,国外以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建议暂缓出行。要备好口罩、手消毒剂等物品,用于路上使用。  

3.防范旅途风险 

乘坐飞机或火车要遵守秩序、有序排队,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做好手消毒,尽量减少在交通工具上的用餐次数,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同时做好旅途中的健康监测。 

旅行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应立即终止旅行,并及时、就近选择发热门诊就诊。  

4.避免人员聚集 

节假日期间尽量减少串门、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少去人员密集场所。 

5.出行前准备

 出行前关注目的地的疫情风险等级,如目的地调整为中、高风险地区的情况,如非必要尽量避免前往。

出行前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口罩、免洗手消毒液等防护物品;注意气候变化,备齐保暖衣物,防止着凉。

6.出行期间防护

(1)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时要遵守安全秩序和相关防疫管理要求,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并妥善保存票据以便查询。

(2)游玩过程中要有序排队,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不聚集、不扎堆,避免人群拥挤。

(3) 前往密闭或人流较多的场所时要佩戴口罩。

(4)出行的全过程中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随时做好手卫生。

(5)住宿时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酒店、宾馆、民宿等,入住后及时开窗通风。

(6)出行期间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前往就近医疗机构就诊。

​7.出行返程后健康管理

1.出行归来后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应自我观察14天,一旦出现发热、干咳等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14天内旅居史。同时主动报告所在工作单位或学校,不带病上班/上学。

2.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浙后应及时主动向单位、属地社区报告,并配合当地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接受社区健康管理。

 

哪些人适合接种新冠疫苗?

1、先接种疫苗的重点人群

人事以下行业感染风险较高的工作人员:

(1)进品冷链

(2)口岸检疫

(3)船舶引航

(4)航空空勤

(5)生鲜市场

(6)公共交通

(7)医疗疾控

2.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地区工作或学习的人员。

随着更多疫苗投入使用,实现应接尽接。

 

不适合接种疫苗的人群

1.发热患者

2.慢性病发作期患者

3.急性病发作患者

4.孕妇等群体

 

接种新冠疫苗,这些应该注意

接种方式:

各地将公布接种点和接种时间。

根据接种需要设立临时接种点,上门服务。

注意事项:

1.携带身份证,做好疫苗登记。

2.主动配合工作人员,说明个人身体情况。

3.接种完后,留院观察30分钟左右。

4.不建议同时接种新冠疫苗和HPV疫苗。

接种后:

个别人群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偶合反应

1.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发热,接种部位局部红晕、出现硬块、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

2.偶合反应:接种者处于一些疾病的潜伏期或发病前期,接种疫苗后恰巧发病。

 

关于变异病毒,你需要了解这些

1.变异病毒输入我国了吗?

目前从我国所获得的病毒序列来看,包括从输入人员、货物、冷链产品等各种途径获得的病毒,都没有发现我国已有变异病毒输入。

2.病毒变异会影响疫苗的有效性吗?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的变异变化还是在一个正常的范围,没有看到它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什么是病毒“环境传人”?

“环境传人”:又叫“物传人”,通常指物品受到病毒污染,人接触后造成感染。

新冠病毒“环境传人”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品污染较重

2.病毒在物体的表面存活时间较长

3.接触污染物品时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不恐慌,要防备

“环境传人”在我国尚属个例,较为少见

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应戴口罩,注意手卫生。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央视新闻】

感觉有用 生活
推荐阅读
找医生 发现 新人一元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