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不管怎么吃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很大的帮助,那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怎样区分好坏鸡蛋呢?有人会说,发出臭味的就一定是坏蛋了。
确实,那已经是坏的一眼就能看出来了,但有些坏蛋是要我们打开来才看的到的。就比如说打开后观察蛋清和蛋黄的颜色。
正常的蛋黄都是圆碌碌的躺在蛋清的怀抱里,但是有些蛋黄就不是了,蛋黄支离破碎的充斥了整片蛋清。
这时候的蛋黄就称为散黄,这是由于鸡蛋在运输的过程中收到了剧烈的冲击导致的蛋黄膜破损了。也有可能是因为鸡蛋的保质期过了,种种原因都导致鸡蛋成了个“坏蛋”。
6种鸡蛋不能吃
1、裂纹蛋
鸡蛋在运输、储存及包装等过程中,由于震动、挤压等原因,会使有的鸡蛋造成裂缝、裂纹,这时候最外面的保护壳没有了,在短时间内还是可以食用的。
但是如果长途的运输或者要放置很久的话,就不能食用了。因为这时候蛋清蛋黄已经遭到了各种细菌的侵蚀。
2、粘壳蛋
如果鸡蛋的储存时间过长,蛋黄膜也会变得很脆弱,所以蛋黄就会软趴趴的紧贴于蛋壳,若局部呈红色还可以吃。
但蛋膜紧贴蛋壳不动的,贴着蛋壳的地方已经出现了颜色的变化的话,就不能再吃了。这时候也会出现异味,大家在平时发现的话也要及时处理掉不要误食。
3、臭鸡蛋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由于细菌侵入鸡蛋内,而且还大量繁殖,这时候鸡蛋本身就全部产生变质,蛋壳也会变颜色。
而鸡蛋里面的蛋清和蛋黄也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变色和发臭,这时候的鸡蛋千万不能吃。因为很有可能造成细菌中毒甚至是病毒感染。
4、散黄蛋
前面有提到的,因运输等激烈振荡,蛋黄膜破裂,这时候造成的散黄短期内是可以吃的。
但是要注意煮的时候一定要经过高温彻底杀菌后才能吃。但如果散黄很严重导致已经有臭味的话,就已经变质了不能再吃了。
5、死胎蛋
鸡蛋在孵化过程中,就已经受到细菌或寄生虫污染,如果再加上温度、湿度条件不好的话,就会导致胚胎停止发育,这时候就会成为死胎蛋。
这种蛋所含营养已发生变化,如果胚胎死亡较久,蛋白质被分解会产生多种有毒物质,所以是不宜食用的。
6、发霉蛋
有的鸡蛋遭到雨淋或受潮,会把蛋壳表面的保护膜洗掉,这时候就会让细菌有机可乘,细菌侵入蛋里面,导致蛋清蛋黄出现发霉变质的情况。
这时候的表现就是蛋壳上会有黑斑点并发霉的迹象,很容易被忽略,所以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也要注意挑选。
毕竟是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格外的小心谨慎。这样既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还能免去一场不必要的医院之旅。